[实用新型]一种基于ESC的客车转向灯提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364695.2 | 申请日: | 2020-03-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078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闵棋;樊文堂;诸萍;李江;陈青生;刘桂林;张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Q11/00 | 分类号: | B60Q1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1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esc 客车 转向 提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ESC的客车转向灯提示装置,包括仪表盘、设于仪表盘背面一侧的仪表、与仪表相连的角度传感器以及与角度传感器相连的控制器,仪表盘上方设置状态显示屏,状态显示屏上表面设置报警指示灯,仪表上设置有线高频接口和线低频接口,仪表与报警指示灯之间连接有导线,所述控制器设置两个有端口,分别与仪表的线高频接口、线低频接口以及角度传感器对接。本实用新型在客车基于ESC的基础上,增加了转向灯的提示装置,有效避免了周围行人和车辆因误开转向灯、转向临时取消忘关转向灯或转向灯故障未回位等情况引起的车辆方向误判,避免了此类安全隐患,减少了安全事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ESC的客车转向灯提示装置,其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转向灯是行车安全的必备条件,除了具有照明作用,对行人和其他车辆还具有转向、会车、刹车等警示作用。汽车转向灯和报警信号灯是汽车运动方向和车身状态的表示信号,关系着汽车的安全问题。驾驶员在行驶时存在误开转向灯,或转向取消未关转向灯,或转向灯故障未回位的情况,会使周围行人和车辆造成误判,影响驾驶安全。而目前客车领域缺乏针对此种情况的有效预警,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ESC的客车转向灯提示装置,通过客车ESC功能中的角度传感器,将方向盘转动角度通过CAN线传输给ESC控制器,再由ESC控制器通过CAN线将转角信息传输至仪表CPU,在仪表CPU 中录入判断程序,当转向灯亮起时,通过接收到的转角信号,判断实际的转向情况,若转向灯亮起超过10秒未发生转向行为,则判断为转向灯误开,仪表会发出报警,提醒驾驶员关闭转向灯,此时关闭转向灯或者进行转向均可解除警报。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基于ESC的客车转向灯提示装置,包括仪表盘、设于仪表盘背面一侧的仪表、与仪表相连的角度传感器以及与角度传感器相连的控制器,所述仪表盘上方设置状态显示屏,状态显示屏上表面设置报警指示灯,仪表上设置有线高频接口和线低频接口,仪表与报警指示灯之间连接有导线,所述角度传感器设置两个有端口,分别与仪表的线高频接口、线低频接口以及控制器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报警指示灯采用发光二极管,通电后显示红色。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客车基于ESC的基础上,增加了转向灯的提示装置,有效避免了周围行人和车辆因误开转向灯、转向临时取消忘关转向灯或转向灯故障未回位等情况引起的车辆方向误判,避免了此类安全隐患,减少了安全事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基于ESC的基础上不需要增加成本,通过更改仪表CPU的程序即可实现,设计构思巧妙,使用效果理想,适合普遍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于ESC的客车转向灯提示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基于ESC的客车转向灯提示装置包括仪表盘1、设于仪表盘1背面一侧的仪表2、与仪表2相连的角度传感器3以及与角度传感器3相连的控制器4,仪表盘1 上方设置状态显示屏11,状态显示屏11上表面设置报警指示灯12,报警指示灯12采用发光二极管,通电后显示红色。仪表2上设置有线高频接口21和线低频接口22,仪表2与报警指示灯12之间连接有导线,角度传感器3设置两个有端口,分别与仪表2 的线高频接口21、线低频接口22以及控制器4对接。
本实用新型基于ESC的客车转向灯提示装置,工作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646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