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强度耐切割包覆纱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56645.X | 申请日: | 202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703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洪燕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明悦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2G3/12;D02G3/38;D02G3/44;D02G3/32 |
代理公司: | 嘉兴海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1 | 代理人: | 郑文涛 |
地址: | 314400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度 切割 包覆纱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强度耐切割包覆纱,此种包覆纱耐切割性能优异,且强度高、弹力好。包括芯丝和包覆丝,包覆丝包覆在芯丝外部,芯丝包括并排设置的钢丝和第一包纱线,第一包纱线包括氨纶丝、尼龙纤维丝、涤纶丝和T400弹性纤维丝,且所述氨纶丝、尼龙纤维丝、涤纶丝和T400弹性纤维丝之间螺旋编织,包覆丝为PE丝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丝,PE丝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丝分别呈S捻向和Z捻向包覆在芯丝外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丝位于PE丝的外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覆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耐切割包覆纱。
背景技术
现有的包覆纱用于手套时,耐切割性能差,其生产的产品防护等级一般只能达到美标3级左右,不能很好适应需耐切割等场合使用,而且,包覆纱的强度、弹性较低,无法应用于高弹的针织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高强度耐切割包覆纱,此种包覆纱耐切割性能优异,且强度高、弹力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耐切割包覆纱,包括芯丝和包覆丝,包覆丝包覆在芯丝外部,芯丝包括并排设置的钢丝和第一包纱线,第一包纱线包括氨纶丝、尼龙纤维丝、涤纶丝和T400弹性纤维丝,且所述氨纶丝、尼龙纤维丝、涤纶丝和T400弹性纤维丝之间螺旋编织,包覆丝为PE丝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丝,PE丝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丝分别呈S捻向和Z捻向包覆在芯丝外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丝位于PE丝的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包覆纱采用钢丝和第一包纱线作为芯丝,通过加入钢丝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包覆纱的强度、耐切割性和防穿刺性能,防割等级可达5级,并且柔软,可用于织物,而第一包纱线由氨纶丝、尼龙纤维丝、涤纶丝和T400弹性纤维丝螺旋编织而成,通过T400弹性纤维丝整合了其余三种丝的性能,4种丝编织在一起后,具有极好的弹力和较好的拉伸效果,此外,再通过PE丝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丝作为包覆丝,将并列设置的钢丝和第一包纱线缠绕起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丝作为最外层,可有效吸收一部分来自外部的冲击,从而保护内部的芯丝,整体提高包覆纱的强度,不容易拉断,使得此种包覆纱具有耐切割、强度大、弹力好的性能效果。
作为改进,氨纶丝、尼龙纤维丝、涤纶丝、T400弹性纤维丝之间逆向缠绕,这样,包覆纱的强度大大提高,有效的对纱线进行保护,避免芯丝因拉伸而损坏,提高其使用寿命。
作为改进,氨纶丝的纤度为10-25D,尼龙纤维丝的纤度为20-40D,涤纶丝的纤度为20-40D,T400弹性纤维丝的纤度为20-40D,这样,包覆纱直径不至于过大,能够应用于更多的织物。
作为改进,第一包纱线的外部还包覆有玻璃纤维丝,玻璃纤维丝呈S向缠绕在第一包纱线的外部,所述玻璃纤维丝的捻度为420-500T/M,这样,玻璃纤维丝能够将第一包纱线整体固定的更加牢固,进一步提高包覆纱整体强度,而且能够提高包覆纱的耐热性能。
作为改进,PE丝的捻度为370-400T/M。
作为改进,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丝的捻度为190-230T/M。
作为改进,钢丝为进口不锈钢316L纤维0.035毫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耐切割包覆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包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包纱线外部包覆玻璃纤维丝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钢丝,2、第一包纱线,3、氨纶丝,4、尼龙纤维丝,5、涤纶丝,6、T400弹性纤维丝,7、PE丝,8、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丝,9、玻璃纤维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明悦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明悦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566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