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市政雨水管道末端的拦渣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54911.5 | 申请日: | 202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71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樊雪莲;唐东;王建斌;魏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万朗水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3/04 | 分类号: | E03F3/04;E03F5/14 |
代理公司: | 上海邦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12 | 代理人: | 余昌昊 |
地址: | 201303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市政 雨水 管道 末端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市政雨水管道末端的拦渣结构,其包括原始市政雨水管道,原始市政雨水管道的出口位于河道,其还包括:采用蛇形布置的缓速管道单元,缓速管道单元中缓速管道的坡度小于原始市政雨水管道,缓速管道单元的输入端接于原始市政雨水管道;设置于缓速管道单元输出端的沉降槽,其安装有多块排泥盖板,排泥盖板设置有吸泥口,沉降槽输出端通向河道,沉降槽的槽底坡度与缓速管道输出端所布置的缓速管的沉降坡度为逆向坡度,缓速管道单元输出端的缓速管的管径大于缓速管道单元其余管道的管径。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少流入河道的水体所含的污染物质,减少河道水体内污染物质和泥沙的排入量,从而改善河道的污染与淤积状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雨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市政雨水管道末端的拦渣结构。
背景技术
市政雨水管道容易携带杂物以及泥沙等进入到河道中,容易造成河道的污染以及淤积等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市政雨水管道末端的拦渣结构,其可以减少流入河道水体所含的杂物以及泥沙。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市政雨水管道末端的拦渣结构,其包括原始市政雨水管道(1),所述原始市政雨水管道(1)的出口位于河道,其还包括:
采用蛇形布置的缓速管道单元,缓速管道单元中缓速管道的坡度小于原始市政雨水管道(1),所述缓速管道单元的输入端接于所述原始市政雨水管道(1);
设置于缓速管道单元输出端的沉降槽(7),其安装有多块排泥盖板(8),所述排泥盖板(8)设置有吸泥口(9),所述沉降槽(7)输出端通向河道,所述沉降槽的槽底坡度与缓速管道输出端所布置的缓速管的沉降坡度为逆向坡度,所述缓速管道单元输出端的缓速管的管径大于缓速管道单元其余管道的管径。
进一步,所述排泥盖板(8)的吸泥口(9)布置于排泥盖板的边角位置。
进一步,所述排泥盖板根据吸泥口位置进行错位排布。
进一步,所述排泥盖板(8)为长方形板。
进一步,所述吸泥口为圆形开口。
进一步,所述沉降槽沿着扩径缓速管来水方向布置,且该沉降槽为长方形槽体,沉降槽的延长方向与扩径缓速管的延伸方向相同。
进一步,所述缓速管道单元至少包括:
第二雨水管道(2),其通过对接管连接于原始市政雨水管道(1),其为朝向河道方向倾斜布置;
第三雨水管道(3),其背离河道方向倾斜布置,第二雨水管道通过转向管与第三雨水管道相连;
第四雨水管道(4),其为朝向河道方向倾斜布置,第四雨水管道通过转向管与第三雨水管道相连;
第五雨水管道(5),其背离河道方向倾斜布置,第五雨水管道通过转向管与第四雨水管道相连;
第六雨水管道(6),其输出端连接至沉降槽,所述第六雨水管道朝向河道方向倾斜布置,所述第六雨水管道的管径大于第二雨水管道、第三雨水管道、第四雨水管道、第五雨水管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原有市政雨水管道通往河道的末端部分进行改造,延长末端管道的长度,减缓管道坡度,加大末端管道的管径,从而减缓管道内水体的流速,使水体内的泥沙等部分不溶解物质沉降;在改造市政雨水管道的入河口前设置沉降槽,将水体内的部分不溶解物质截流至槽内,从而尽可能地减少流入河道的水体所含的污染物质,减少河道水体内污染物质和泥沙的排入量,从而改善河道的污染与淤积状况。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用于市政雨水管道末端的拦渣结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万朗水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万朗水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549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健食品非法添加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储液消毒香薰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