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快速散热的电加热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353713.7 | 申请日: | 2020-03-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710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 发明(设计)人: | 贾艳刚;刘海洋;陈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绿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3/50 | 分类号: | H05B3/50 |
| 代理公司: | 南京泰普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0 | 代理人: | 窦贤宇 |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散热 加热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散热的电加热器包括:底脚板、与所述底脚板固定连接的散热壳体,固定安装在所述散热壳体侧部的端子箱,以及插接所述壳体的多组电加热器;所述端子箱内设有电缆,所述电缆穿透所述散热壳体与所述多组电加热器连接。本实用新型将与电加热器接触面的散热壳体设计直线状,而将散热壳体与空气接触面设计波浪状,而波浪状的面积较大,进而增加散热壳体与空气接触的面积,进而增加壳体的散热效果,进而避免散热壳体在长时间的高温下出现变形,同时在快速散热加热器的散热效果提高的同时,减少了人员意外接触散热壳体出现烫伤的情况,同时将壳体设计为波浪状可以增加壳体的承载重量,进而增加散热壳体的承重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具体是一种快速散热的电加热器。
背景技术
加热是指热源将热能传给较冷物体而使其变热的过程。一般的外在表现为温度的升高,可以用温度计等设备直接测量,加热的方式一般可分为直接加热和间接加热两大类。
根据热能的获得,可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类。直接热源加热是将热能直接加于物料,如烟道气加热、电流加热和太阳辐射能加热等。间接热源加热是将上述直接热源的热能加于一中间载热体,然后由中间载热体将热能再传给物料,如蒸汽加热、热水加热、矿物油加热等。
然而现有的加热装置在进行对介质加热过后,由于壳体在加热过程中接触加热器,加热器停止工作时壳体的温度一般较高,而现有加热装置的壳体基本设计为矩形,壳体边部也设计为直线状,而直线状的壳体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因此现有加热装置壳体的散热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一种快速散热的电加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快速散热的电加热器,包括:
底脚板、与所述底脚板固定连接的散热壳体,固定安装在所述散热壳体侧部的端子箱,以及插接所述壳体的多组电加热器;
所述端子箱内设有电缆,所述电缆穿透所述散热壳体与所述多组电加热器连接,所述散热壳体与所述底脚板之间通过固定螺栓进行连接;所述散热壳体整体与空气接触面设计为波浪状,与所述电加热器接触面设计直线状。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加热器包括与所述电缆连接的通电底座,插接所述通电底座的加热管组,套接所述加热管组的固定盘,以及设置在所述加热管组之间的多组电阻片,设计加热管组主要为了进行对电加热器的加热工作,进而完成加热效果。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管组包括呈方形放置且插接所述通电底座的第一加热管、第三加热管、第四加热管和第六加热管,以及呈交叉放置且插接所述通电底座的第二加热管和第五加热管,将第一加热管、第三加热管、第四加热管和第六加热管设计为方形放置,可以使得加热范围更大,且加热更加均匀,而将第二加热管和第五加热管设计为交叉放置,可以使得第二加热管和第五加热管加热效果更好。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第三加热管、第四加热管、第五加热管和第六加热管均为U形加热管,U形开口方插接所述通电底座,将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第三加热管、第四加热管、第五加热管和第六加热管设计为U形加热管,可以使得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第三加热管、第四加热管、第五加热管和第六加热管加热效果更好。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多组电阻片包括套接所述第一加热管、第五加热管、第四加热管一侧且套接所述第二加热管和第三加热管的第二电阻片、第一电阻片和第五电阻片,设计第二电阻片、第一电阻片、第五电阻片主要为了使得第一加热管、第五加热管、第四加热管、第二加热管和第三加热管发生短路现象,进而使得第一加热管、第五加热管、第四加热管一侧且套接所述第二加热管和第三加热管自动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绿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绿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537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实训教学小车
- 下一篇:一种勘训VR一体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