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墙式再热器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353157.3 | 申请日: | 2020-03-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812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 发明(设计)人: | 郭培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贵州发耳发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J9/00 | 分类号: | F23J9/00;F22B21/02;F22B37/10 |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刘宇宸 |
| 地址: | 553017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墙式再热器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墙式再热器结构,包括:入口集箱、出汽管、上屏斜管A、上屏斜管B、水平上竖管,出汽管两端分别与出口集箱、上屏斜管A连通,上屏斜管A向右上倾斜与上屏斜管B一端连通,上屏斜管B向左上倾斜与水平上竖管连通;水平下竖管、下屏斜管A、下屏斜管B、出口集箱,水平下竖管两端分别与水平上竖管、下屏斜管A的一端连通,下屏斜管A向右下倾斜与向左下倾斜的下屏斜管B连通,下屏斜管B另一端与出口集箱连通。上升气流直接从上屏斜管A、上屏斜管B以及下屏斜管A、下屏斜管B形成的空孔内穿过,避免了在下部迎风面的角部区域产生涡流,穿过空孔的气流直接带走熔融状态的煤灰,解决了目前灰焦结焦引起锅炉熄火或非停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墙式再热器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厂中,再热器提高了电厂循环的热效率、降低水蒸气的湿度。对于水平布置的再热器屏管,在遇到上升气流时,不可避免产生高温气流刷墙的情况,由于在电厂的生产环境中,熔融状态的煤灰预冷凝结而粘附在屏管受热面的表面,在下部迎风面的角部区域产生涡流而不能将灰焦及时去除,时间久后形成大焦块,导致结焦后掉落引起锅炉熄火或非停。
;上部落灰由于管子横向间距小,灰焦极易在管子之间搭桥,同时下部涡流区域易堵塞,双重作用从而极易在墙再区域形成大焦块,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墙式再热器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墙式再热器结构,其中,包括:入口集箱、出汽管、上屏斜管A、上屏斜管B、水平上竖管,出汽管两端分别与出口集箱、上屏斜管A连通,上屏斜管A向右上倾斜与上屏斜管B一端连通,上屏斜管B向左上倾斜与水平竖管连通;
水平下竖管、下屏斜管A、下屏斜管B、出口集箱,水平下竖管两端分别与水平上竖管、下屏斜管A的一端连通,下屏斜管A向右下倾斜与向左下倾斜的下屏斜管B连通,下屏斜管B另一端与出口集箱连通。
所述上屏斜管A向右上倾斜45°,上屏斜管B向左上倾斜45°,使得气流能均匀的快速流过上屏斜管A和上屏斜管B形成的空孔,进一步削减水平上竖管之间的挂焦。
所述下屏斜管A向右下倾斜45°,下屏斜管B向左下倾斜45°,使得气流能均匀的快速流过下屏斜管A和下屏斜管B形成的空孔,进一步削减水水平下竖管之间的挂焦。
所述上屏斜管A之间的起点间距为2858mm,提高刷墙气流在上屏斜管A之间的流通性。
所述下屏斜管B之间的起点间距为320mm,提高刷墙气流在下屏斜管B之间的流通性。
所述上屏斜管A和上屏斜管B形成的空孔与下屏斜管A和下屏斜管B形成的空孔不重叠,避免重叠对气流的流通造成干涉。
所述上屏斜管A起点距离入口集箱中线为1495mm;所述下屏斜管B的终点距离出口集箱中线为3180mm。
所述上屏斜管B之间、下屏斜管A之间的前后纵向间距均为 63.5mm;所述上屏斜管B之间、下屏斜管A之间的左右横向间距均为 127mm,避免目前屏管之间形成较大结焦的问题,同时以利于积灰清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遇到上升气流时,气流直接从上屏斜管A、上屏斜管B以及下屏斜管A、下屏斜管B形成的空孔内穿过,避免了在下部迎风面的角部区域产生涡流,穿过空孔的气流直接带走熔融状态的煤灰,解决了目前灰焦结焦引起锅炉熄火或非停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入口集箱、出汽管、上屏斜管A、上屏斜管B、水平上竖管的连接结构主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水平上竖管、水平下竖管、下屏斜管A的连接结构主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贵州发耳发电有限公司,未经大唐贵州发耳发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531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