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鼻小柱复合支撑硅胶假体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53046.2 | 申请日: | 202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183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朱荣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荣博 |
主分类号: | A61F2/18 | 分类号: | A61F2/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商金婷 |
地址: | 250100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柱 复合 支撑 硅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鼻小柱复合支撑硅胶假体,包括鼻背部,其特征是:所述鼻背部固定连接鼻小柱部,所述鼻小柱部固定连接鼻中隔卡槽部,所述鼻小柱部固定连接鼻棘部。本实用新型涉及鼻整形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鼻小柱复合支撑硅胶假体。本实用新型为鼻小柱复合支撑硅胶假体,有利于实现鼻小柱复合支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鼻整形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鼻小柱复合支撑硅胶假体。
背景技术
为了修复先天性的或因意外事故引发的鼻部缺陷,或是为了使得鼻子更加美观,大多数临床医生会选择在病患的鼻部植入支架(假体)来调整鼻子的外观。考虑到手术并发症、生物相容性等因素,支架及鼻背填充物一般由医用硅胶、膨体聚四氟乙烯等材料制成。
传统“L”形医用硅胶和膨体聚四氟乙烯假体对鼻头部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但不足以支撑并延长鼻头组织。
而传统的软骨支架主要由多个呈片状拼接而成,首先需要用可吸收线拼接各片形成支架,再将支架与鼻中隔软骨缝合。手术过程复杂,解剖剥离范围较广,手术难度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鼻小柱复合支撑硅胶假体,有利于实现鼻小柱复合支撑。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鼻小柱复合支撑硅胶假体,包括鼻背部,其特征是:所述鼻背部固定连接鼻小柱部,所述鼻小柱部固定连接鼻中隔卡槽部,所述鼻小柱部固定连接鼻棘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鼻背部包括鼻背主体、鼻根部和额头部,所述鼻背主体、所述鼻根部及所述额头部为一体结构,所述额头部与所述鼻根部呈角度α,所述鼻根部的下斜面边缘与所述鼻背主体下斜面边缘呈角度β倾斜的圆滑表面。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角度α大于90度。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角度β大于所述角度α。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鼻小柱部及所述鼻棘部内每侧分别预制三条隧道。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部分所述鼻背部每侧分别预制三条所述隧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装置鼻棘部与患者鼻棘部契合,本装置鼻中隔卡槽部与患者鼻中隔尾侧端后脚嵌合,鼻头部支撑根部确切、稳定;
(2)本装置鼻棘部、鼻小柱部及部分鼻背部内,预制的隧道部内放置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的线装物,其具有一定的韧性,从而保证鼻头部支撑中部有力并具有一定的活动度;
(3)隧道部延伸至部分鼻背部,因隧道部内放置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的线装物,其具有一定的韧性,从而可将鼻部延伸力量有力传导至鼻头部;
(4)本装置对鼻头部支撑根部确切稳定、中部有力,并可实现鼻头部延伸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鼻小柱复合支撑硅胶假体,有利于实现鼻小柱复合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鼻背部,2、鼻小柱部,3、鼻中隔卡槽部,4、鼻棘部,5、隧道, 11、鼻背主体,12、鼻根部,13、额头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荣博,未经朱荣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530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管加工用折弯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帐篷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