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连接铜排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52949.9 | 申请日: | 202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589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朱恒林;朱林强;简柽辉;陈伟祺;李流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谷菱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631;H05K7/2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一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69 | 代理人: | 甘奎强;董云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连接铜排结构,包括柔性的软铜连接段以及设于所述软铜连接段两端的硬质的铜排端子,所述软铜连接段的上下表面上均贴合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上连接有绝缘散热片,所述绝缘散热片的上表面上分别开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一槽位和纵向设置的第二槽位,所述第一槽位和第二槽位内涂覆有散热涂层。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热片和绝缘散热片能够快速地将热量散发出去,结构简单,解决了目前软连接铜排散热难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连接铜排结构。
背景技术
软连接被广泛用于高压电器、真空电器、变压器、开关等大电流电器设备中,软连接具有导电性强,承受电流大,电阻值小,经久耐用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力系统、交流电动机控制系统、开关变压器等领域。它不仅可以提高导电率,调整设备之间的安装误差,同时还可以起到工作补偿、方便实验和检修等作用。但是目前铜排软连接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热量,且各个铜箔带之间是层叠 结构,散热能力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具有散热效果好,便于安装的软连接铜排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软连接铜排结构, 包括柔性的软铜连接段以及设于所述软铜连接段两端的硬质的铜排端子,所述软铜连接段的上下表面上均贴合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上连接有绝缘散热片,所述绝缘散热片的上表面上分别开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一槽位和纵向设置的第二槽位,所述第一槽位和第二槽位内涂覆有散热涂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槽位和第二槽位交汇处设置有散热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散热孔的孔径沿着绝缘散热片的上表面向下表面的垂直方向逐渐减小。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散热涂层为石墨烯散热层,所述石墨烯散热层通过导热胶黏粘在第一槽位和第二槽位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软铜连接段的两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向上突起的安装柱,所述铜排端子与软铜连接段连接的一端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安装柱相互配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安装柱的高度突出于软铜连接段的上表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铜排端子包括安装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安装部的一端连接且向下弯折,所述安装部与凹槽的宽度相同且两者平齐,所述连接部设有两个以上的连接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孔包括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的孔径逐个增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软铜连接段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贴合上导热片,并在导热片表面上连接上绝缘散热片,使得软铜连接段表面上产生的热量传导到导热片上,然后导热片再将热量传导到绝缘散热片上,由于绝缘散热片的上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槽位和第二槽位,在第一槽位和第二槽位内涂覆有石墨烯散热层,使得传导到绝缘散热片上的热量能够快速地散发掉,实现了及时有效地散热,并且在第一槽位和第二槽位交汇处设置有散热孔,使得热量能够从散热孔处散发出去,进一步加快热量的发散,结构简单,解决了目前软连接铜排散热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软连接铜排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软连接铜排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软铜连接段的示意图。
图5是铜排端子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谷菱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谷菱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529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简易真空取样器
- 下一篇:一种具有吸潮功能的拼接装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