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心内科呼吸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348921.8 | 申请日: | 2020-03-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804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 发明(设计)人: | 韩国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偏关县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 |
| 代理公司: | 无锡嘉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8 | 代理人: | 唐维铁 |
| 地址: | 0364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科 呼吸器 | ||
一种心内科呼吸器,包括气囊体和呼吸罩,所述的气囊体和呼吸罩之间通过连通管连接,在连通管上设置有四通,将连通管分为上连通管和下连通管,上连通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四通的一个端口和气囊体的出气端,下连通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四通的一个端口和呼吸罩;四通的另外两个端口分别通过右连通管连接与人口型相适配的吹气罩、左连通管连接供氧装置;所述的上连通管、右连通管、左连通管上均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的下连通管与呼吸罩通过二位三通阀连接,所述的二位三通阀的三个端口分别连接下连通管、呼吸罩和呼气连通管,所述的呼气连通管与消毒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医患之间无直接接触的,高安全性的心内科呼吸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心内科医疗器材,尤其是涉及一种心内科呼吸器。
背景技术
危重病人以及重症病人在停止呼吸时,需要现场对病人进行人工呼吸,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直接进行口对口呼吸的抢救方式,其最直接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口对口呼吸抢救需要医生与病人直接接触,存在交叉感染危险性,危害医生的身体健康。而且危重病人以及重症病人往往可能伴随着不明原因的感染,例如不明原因的病毒感染,对其进行人工呼吸或者进行气囊鼓气抢救时非常耗费体力,实施抢救工作的医护人员近距离接触患者同时因耗费体力呼吸量较大,容易接触经患者体内交换后的呼出气体形成的气溶胶,增加医护人员潜在的感染危险性。而且在临床医疗中,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在病重时需要带上氧气罩进行吸氧,直接对患者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的气体含氧量不足,无法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施救。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患之间无直接接触的,高安全性的心内科呼吸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心内科呼吸器,包括气囊体和呼吸罩,所述的气囊体和呼吸罩之间通过连通管连接,在连通管上设置有四通,将连通管分为上连通管和下连通管,上连通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四通的一个端口和气囊体的出气端,下连通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四通的一个端口和呼吸罩;四通的另外两个端口分别通过右连通管连接与人口型相适配的吹气罩、左连通管连接供氧装置;所述的上连通管、右连通管、左连通管上均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的下连通管与呼吸罩通过二位三通阀连接,所述的二位三通阀的三个端口分别连接下连通管、呼吸罩和呼气连通管,所述的呼气连通管与消毒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二位三通阀包括内部腔体和两个上端口、一个下端口,两个上端口位于腔体上部,分别与下连通管和呼气连通管连接,下端口位于两个上端口之间的腔体下部,与呼吸罩连接,腔体内设置有一个阀芯,阀芯将腔体分割为与下连通管连通的进气腔和与呼气连通管连通的呼气腔,所述的阀芯通过弹簧与进气腔的一端连接,当弹簧处于收缩或者无弹力状态下进气腔仅与下连通管连通,呼气腔与呼气连通管和呼吸罩连通;当弹簧处于伸张状态下,进气腔与下连通管和呼吸罩连通,呼气腔仅与呼气连通管连通;当气囊体或者吹气罩处加压进气时,进气腔内产生一定的压力推动阀芯向呼气腔方位移动,使进气腔与下连通管和呼吸罩连通,气体进入呼吸罩内;当气囊体或者吹气罩处无进气时,进气腔内无压力产生,利用气囊体或吹气罩压力减小至0时,进气腔处于进气与出气的瞬间常压状态时,弹簧将阀芯拉向呼气腔方位,使呼气腔与呼气连通管和呼吸罩连通,患者呼出气体并使呼出的气体通过呼气连通管和消毒装置进入环境。
进一步地,所述的气囊体为按压气囊,按压气囊的容积为500-1000mL,优选为600-800mL,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视患者胸部隆起程度,可以将气囊体中的气体全部按压入患者体内,或者通入一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的气囊体进气端设置有单向阀,控制进气端进气,防止气囊体气体外泄。
进一步地,所述的左连通管上还设置有阀门装置,用于控制供氧装置如氧气瓶、加压氧气袋等供气功能的开启与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的呼气连通管上设置有单向阀,以避免经过消毒装置的气体逆向进入呼吸罩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偏关县人民医院,未经偏关县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489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装组件及监护仪组件
- 下一篇:用于减速的柔速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