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磁介质混凝沉淀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43577.3 | 申请日: | 202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993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唐珍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2 | 分类号: | C02F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0 | 代理人: | 张玲 |
地址: | 61004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介质 沉淀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介质混凝沉淀系统,包括废水调质单元、污泥沉淀单元、磁介质回收单元,废水调质单元包括用于进行废水调质的混凝反应装置,污泥沉淀单元包括用于分离污泥的沉淀装置,磁介质回收单元包括磁泥泵、旋流器及磁回收装置,旋流器的进料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沉淀装置相连通,磁泥泵设置于第一管道,旋流器的溢流口通过第二管道与磁回收装置相连通,旋流器的沉砂口通过回流管道与混凝反应装置相连通,用于回流磁泥;本磁介质混凝沉淀系统,利用旋流器进行分流,通过仅一台磁泥泵抽取沉淀装置内的磁泥,可以节省一台磁泥泵,且旋流器本身不需要动力,可以节约运行成本,进而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建设和运行成本均偏高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介质混凝沉淀系统。
背景技术
磁介质混凝沉淀技术作为一种深度净水技术,具有工艺简单、设备占地少、处理量大,耐冲击负荷能力强,运行成本低,设备使用寿命长,出水稳定1级A标等特点,正日益受到行业内的广泛关注,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废水深度除磷、重金属废水治理、黑臭河治理等领域。
目前市面上通用的磁介质混凝沉淀技术,均采用回流污泥和剩余污泥单管单排的模式运行,需要分别设置磁泥泵进行输送,存在建设和运行成本均偏高等缺点,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采用回流污泥和剩余污泥单管单排模式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建设和运行成本更低的磁介质混凝沉淀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磁介质混凝沉淀系统,包括废水调质单元、污泥沉淀单元、磁介质回收单元,所述废水调质单元包括用于进行废水调质的混凝反应装置,所述污泥沉淀单元包括用于分离污泥的沉淀装置,所述混凝反应装置与所述沉淀装置相连通,所述磁介质回收单元包括磁泥泵、旋流器以及用于分离磁介质的磁回收装置,所述旋流器的进料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沉淀装置的污泥出口相连通,所述磁泥泵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旋流器的溢流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磁回收装置相连通,旋流器的沉砂口通过回流管道与所述混凝反应装置相连通,用于回流磁泥。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系统中设置旋流器,利用旋流器可以对磁泥进行粗分离,且从沉砂口输出的沉砂中含有污泥和磁介质,可以作为回流磁泥,保证系统中含固量和药剂重复利用,同时,通过旋流器沉砂口将部分沉砂进行回流,可以减少后续磁回收装置的负荷;本方案与现有的磁介质混凝沉淀系统相比,利用旋流器进行分流,通过仅一台磁泥泵抽取沉淀装置内的磁泥,使得常规磁介质混凝沉淀技术通用的剩余磁泥和回流磁泥可以并管,从而可以节省一台磁泥泵,且旋流器本身不需要动力,可以节约运行成本,进而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建设和运行成本等均偏高等问题;此外,采用旋流器,可以对絮团有很好的解絮作用,提高絮团的分散效果,增加后端磁回收装置对磁介质的回收效果和质量,可以在系统中取消现有的解絮机,从而进一步减少整套系统的投资和运行成本。
为增强解絮效果,进一步的,还包括解絮机,所述解絮机串联于所述第一管道。以便利用解絮机对磁泥进行解絮,经解絮分散絮体后的磁泥经过旋流器对磁泥进行粗分离,从而实现更好的解絮、分散效果。
优选的,所述混凝反应装置包括混合反应池及与混合反应池相连的絮凝反应池,所述絮凝反应池与所述沉淀装置相连通,所述回流管道与所述混合反应池相连通,所述磁回收装置的磁介质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混合反应池相连通。既可以实现磁泥的回流,又可以实现磁介质的循环利用。
进一步的,所述废水调质单元还包括用于制备药剂的PAC制备装置及PAM制备装置、PAC计量泵以及PAM计量泵;所述PAC制备装置与所述PAC计量泵相连通,所述PAC计量泵通过管道与所述混合反应池相连通;所述PAM制备装置与所述PAM计量泵相连通,所述PAM计量泵通过管道与所述絮凝反应池相连通。
以便对废水进行调质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435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鱼鳍可调节的仿生鱼饵
- 下一篇:一种可循环的蜂窝成品烟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