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含油固体洗油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41912.6 | 申请日: | 202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934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富华;王路一;孙明波;王志遵;于敦源;刘海阳;黎晓明;朱根贵;张卫东;孙希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华石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1/00 | 分类号: | C10G1/00;C10G33/00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罗文远 |
地址: | 26658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油 固体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含油固体洗油系统。其技术方案是:洗油介质为自来水或海水,溶解洗油系统的下侧连接加热系统,顶部通过管线连接到低温恒温冷却系统,并设有泵送系统和回压系统,低温恒温冷却系统的末端连接油水分离系统,自来水通过加热系统加热到超临界水后泵送到溶解洗油系统,对溶解洗油系统内的含油污泥进行浸泡、溶解、提取含油固体中的油形成油的超临界水溶液,再泵送到低温恒温冷却系统进行降温后送入油水分离系统实现分层分离。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处理效果好,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回收油,并且没有二次污染,不需要使用有机溶剂,也不需在水中添加化学剂,清洗水可以循环利用,安全、环保、经济、高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危废处理技术及石油环保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含油固体洗油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增加、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大,油基钻井液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产生的含油污泥及含油钻屑越来越多。另外,石油在常规开采、集输及炼油过程也会产生各种含油污泥,含油污泥进入地表土壤和水体将会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因此,必须对含油固体物质进行有效的油固分离、将油类物质含量降低到环境可接受的水平后,固体废弃物才能排放到环境中。
含油污泥及钻屑等含油固体属于危废品。对于含油固体的处理,国内外研究者已经开发和应用了多种技术,总体概括为四大类。第一大类为高温焚烧法(1200℃~1500℃)。即先进行含油污泥及钻屑的收集,然后通过特殊的高温焚烧炉焚烧,该焚烧炉需要配备除尘和气体回收装置,否则会对大气产生严重污染。第二大类为低温热解工艺方法。该工艺是通过低温(340℃)加热解吸含油污泥及钻屑中的油类物质,然后将转为气相的油和水在一系列管道内用冷却水冷却成液体,油水分层,再进行油水分离。该工艺存在以下问题:洗涤净化采用氨水,洗涤量大,产生的废水多,后续废水处理复杂,油水分离处理量大。第三大类是溶解洗涤工艺方法。该工艺主要是通过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或有机溶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对含油污泥及钻屑进行洗涤,固液分离后再进行油水分离。该工艺会产生大量的废水,消耗大量的有机溶剂,后续的油水分离、废水处理以及废有机溶剂的处理工艺繁琐,运作成本较高。第四大类是微生物处理工艺技术。该技术需要专门培养能够分解油类物质的菌种,并且需要复杂的驯化过程,微生物对油品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应用条件较为苛刻,目前尚不成熟,没有进行工业化推广应用。综上所述,除第四类方法还不成熟外,前三大类工艺方法都较为复杂,处理过程会不同程度地消耗较多的材料,而且均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水是自然界最普通、极性最强的无机溶剂,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强极性的水不能与弱极性的油相混溶。由物理化学知识可知,随着温度升高,水的极性显著降低。根据水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含油固体洗油系统,解决了现有的含油固体处理系统工艺复杂、材料消耗大的问题及二次污染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一种含油固体洗油系统,其技术方案是:包括泵送系统、加热系统、溶解洗油系统、低温恒温冷却系统、回压系统、油水分离系统六部分,洗油介质为自来水,所述溶解洗油系统的下侧连接加热系统,顶部通过管线连接到低温恒温冷却系统,并设有泵送系统和回压系统,低温恒温冷却系统的末端连接油水分离系统,自来水通过加热系统加热到超临界水后泵送到溶解洗油系统,对溶解洗油系统内的含油污泥进行浸泡、溶解、提取含油固体中的油形成油的超临界水溶液,再泵送到低温恒温冷却系统进行降温后送入油水分离系统实现分层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华石石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华石石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419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