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飞溅挡泥板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30844.3 | 申请日: | 202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490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夏金林;黄齐儒;王少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福亨汽车内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8 | 分类号: | B62D25/18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溅 挡泥板 总成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飞溅挡泥板总成,防溅板板体包括与车轮的周向弧形轮廓一致的上段板体,上段板体及直板状的下段板体的面向车轮所在侧设置弧形板单元,车宽方向的同位部的上下弧形板单元构成弧形单元竖列,各弧形单元竖列在车宽方向并列布置构成弧形板阵列,弧形板单元的外弧面面向车轮所在侧,其特征在于:弧形板单元的上板边所在面与上段板体所在面的夹角小于90°,弧形板单元的下板边所在面与上段板体所在面的夹角小于90°。上述方案中弧形板单元从侧面来看可视为梯形,这样的梯形两腰处的结构强度更为相近其结构也更为稳定,避免其中一腰的锐角过大造成防溅板板体局部结构强度较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飞溅挡泥板总成。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已有相关设计,即中国专利文献CN104908822B,其公开了一种汽车用防飞溅挡泥板,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挡泥板本体1上设置有抑制板2,挡泥板本体1与抑制板2之间的间隙构成流道3,抑制板2上设置开口4与流道3连通,弧形板21上有上下位紧邻且切面直接相交布置的第一、第二切口5、6,两切面的开口侧敞口区域形成泥水入口,正如其附图4所示,将相邻的位于上部的第一切口5和第二切口6之间的区域整体上视为梯形,当然其第二切口6构成的腰为弧线,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第一切口5所在面构成的腰垂直于上下两底。此结构有显著缺陷,其一是第一、第二切口5、6之间相交必然导致相交处的应力集中,受泥水冲击出现局部断裂的隐患显著增加;其二是由于第一切口5所在面构成的腰垂直于上下两底,只有增加第二切口6与第一切口5之间的夹角方能保证泥水入口的开度,这就必然要求增加了第二切口6的斜度,弧形单元的稳定难以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防溅效果显著的防飞溅挡泥板总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飞溅挡泥板总成,防溅板板体包括与车轮的周向弧形轮廓一致的上段板体,上段板体及直板状的下段板体的面向车轮所在侧设置弧形板单元,车宽方向的同位部的上下弧形板单元构成弧形单元竖列,各弧形单元竖列在车宽方向并列布置构成弧形板阵列,弧形板单元的外弧面面向车轮所在侧,其特征在于:弧形板单元的上板边所在面与上段板体所在面的夹角小于90°,弧形板单元的下板边所在面与上段板体所在面的夹角小于90°。
上述方案中弧形板单元从侧面来看可视为梯形,上板边及下板边即为梯形的腰,可知两腰与梯形的底边夹角均为锐角,这样的梯形两腰处的结构强度更为相近其结构也更为稳定,在保证泥水入口开度的同时也能够同时改变两腰的角度设计,避免其中一腰的锐角过大造成防溅板板体局部结构强度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面剖视图;
图4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4的A-A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防飞溅挡泥板总成,防溅板板体10包括与车轮的周向弧形轮廓一致的上段板体11,上段板体11及直板状的下段板体12的面向车轮所在侧设置弧形板单元20,车宽方向的同位部的上下弧形板单元20构成弧形单元竖列,各弧形单元竖列在车宽方向并列布置构成弧形板阵列,弧形板单元20的外弧面面向车轮所在侧,其特征在于:弧形板单元20的上板边21所在面与上段板体11所在面的夹角小于90°,弧形板单元20的下板边22所在面与上段板体11所在面的夹角小于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福亨汽车内饰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福亨汽车内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308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丙烷脱氢油气换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测量深孔侧壁厚度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