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鼻胆胰引流管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330618.5 | 申请日: | 2020-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314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 发明(设计)人: | 宋玲玲;张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 |
| 代理公司: | 大连八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26 | 代理人: | 马瑞驹 |
| 地址: | 11601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鼻胆胰 引流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鼻胆胰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双通道直管、双通道襻管、单通道直管A和单通道直管B;双通道直管和双通道襻管外径为7Fr—9Fr;单通道直管A和单通道直管B上设有若干个侧孔,外径为5Fr;单通道直管A和单通道直管B呈V型,角度为45度。具有可同时对胆汁及胰液进行外引流,降低术后急性胆管炎及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同时收集胆汁及胰液、预防内引流内移位及脱出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流管,具体地说是一种鼻胆胰引流管。
背景技术
十二指肠镜技术(ERCP)是目前治疗肝胆胰疾病的重要措施,包括胆总管结石、胆管狭窄、急性胰腺炎、梗阻性黄疸等。该技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安全系数高、恢复快等优点。
ERCP治疗肝胆胰疾病虽然具有上述优点,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其中胰腺炎、胆管炎及出血是ERCP术后三大并发症。该并发症常常显著增加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并且存在一定的死亡率。临床上,为了降低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常常在胰管内置入胰液内引流管、鼻胰引流管、胆道内引流管或鼻胆引流管,内镜下可同时放置胰液内引流管及胆汁内引流管,鼻胆管及胰液内引流管,或鼻胰引流管及胆道内引流管,但是不能同时放置鼻胆引流管及鼻胰引流管。
如同时放置胆道及胰液内引流管,不能观察胆汁及胰液的性状,更不能进行胆道及胰管冲洗,两种引流管均有早期发生内移位、自行脱出的可能,而失去了引流的作用,对于未发生脱落的胆道及胰液内引流管需行二次ERCP手术将未脱落的引流管取出。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鼻胆胰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鼻胆胰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双通道直管、双通道襻管、单通道直管A和单通道直管B;
所述的双通道直管和双通道襻管外径为7Fr—9Fr;
所述的单通道直管A和单通道直管B上设有若干个侧孔,外径为5Fr;
所述的单通道直管A和单通道直管B呈V型,角度为45度;
所述的双通道直管长2.8m;
所述的双通道襻管长10cm;
所述的单通道直管A长9cm;
所述的单通道直管B长7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可同时对胆汁及胰液进行外引流,降低术后急性胆管炎及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2、可同时收集胆汁及胰液,用于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研究;
3、胆管内段和胰管内段形成夹角,可预防内引流内移位及脱出;
4、拔除后,无需二次ERCP取出内引流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双通道直管,2、双通道襻管,3、单通道直管A,4、单通道直管B,5、侧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实施例:
一种鼻胆胰引流管,包括双通道直管1、双通道襻管2、单通道直管A3和单通道直管B4;
所述的双通道直管1和双通道襻管2采用外径为7Fr、8Fr或9Fr;
所述的单通道直管A3和单通道直管B4上设有若干个侧孔5,外径为5Fr;
所述的单通道直管A3和单通道直管B4呈V型,角度为45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306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及蒸汽发生器
- 下一篇:设有漱具消毒室的柜式梳妆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