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烧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327430.5 | 申请日: | 2020-03-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824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平;晏博;吕苏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陈小平 | 
| 主分类号: | A47J27/21 | 分类号: | A47J27/21;C02F9/10;C02F101/30;C02F101/1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力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07 | 代理人: | 贺小旺 |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道办事***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烧水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家用烧水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烧水装置,包括:盛水容器,所述盛水容器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加热组件,能够对所述盛水容器中的水进行加热;过滤组件及单流道脱盐组件,所述过滤组件的输入端以及所述单流道脱盐组件的输入端通过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盛水容器的内部相通,所述过滤组件的输出端以及所述单流道脱盐组件的输出端通过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盛水容器的内部相通;循环泵,能够驱动所述盛水容器中的水经所述过滤组件和/或所述单流道脱盐组件流向所述进水口。由于过滤组件对水的过滤和/或单流道脱盐组件对水的脱盐,使得烧水装置在烧水后不易产生水垢。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烧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烧水装置。
背景技术
烧水装置,如烧水壶,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室等场所,使用方便,而且加热速度快,能够很快把水烧开。
我们平日里喝到的自来水,都是井水、河水、湖水经过沉降,除去泥沙,消毒杀菌之后得到的,自来水中含有盐、杂质以及余氯等,属于硬水的一种,硬水是指含有钙、镁、盐类等矿物质的水。
水在烧开的过程中,一部分蒸发掉了,自然而然地沉淀了下来本来不易溶解的硫酸钙,水在沸腾时,原本溶解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镁在其中分解,释放二氧化碳,变成难以溶解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下来就形成了水垢。
现有的烧水装置,由于经常烧水,烧水装置内的表面容易产生水垢,不易去除,硬垢的导热性很差,会致使受热面传热情况恶化,进而浪费燃料或是电力;并且,硬垢若是胶结于热水器或锅炉内壁,还会因为热胀冷缩和受力不均,极大的增加热水器和锅炉爆裂乃至爆炸的危险性,很明显,硬垢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烧水而不产生水垢的烧水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烧水装置,在循环泵的带动下,采用过滤组件及单流道的脱盐组件进行双重净水,使得烧水后,烧水装置内没有水垢,且烧好的水便于饮用。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烧水装置,所述烧水装置包括:
盛水容器,所述盛水容器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
加热组件,能够对所述盛水容器中的水进行加热;
过滤组件及单流道脱盐组件,所述过滤组件的输入端以及所述单流道脱盐组件的输入端通过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盛水容器的内部相通,所述过滤组件的输出端以及所述单流道脱盐组件的输出端通过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盛水容器的内部相通;
循环泵,能够驱动所述盛水容器中的水经所述过滤组件和/或所述单流道脱盐组件流向所述进水口。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烧水装置,通过加热组件可以实现对盛水容器中的水进行加热处理,并且,通过循环泵,实现盛水容器中的水通过过滤组件进行过滤处理,和/或通过单流道脱盐组件进行脱盐处理,从而实现对盛水容器内的水的净化处理。通过单流道脱盐组件在对流经的水进行净化处理,可以不排出废水,进入单流道脱盐组件的水可以从出水口排入盛水容器内,同时得到净化处理,在此过程中不产生废水,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同时,通过过滤组件对水的过滤和/或单流道脱盐组件对水的脱盐,使得烧水装置在烧水后不易产生水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烧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烧水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3为双极膜电去离子滤芯脱盐过程的原理示意图;
图4为双极膜电去离子滤芯再生过程的原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陈小平,未经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陈小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274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