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针织感光变色服装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19862.1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144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徐玄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宣兴服装有限公司;广州亿格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1/04 | 分类号: | A41D1/04;A41D27/00;A41D27/18;A41D27/10;A41D31/04;A41D31/30;D03D15/08;D02G3/32;D02G3/04;D04B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织 感光 变色 服装 | ||
1.一种针织感光变色服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片及后片,所述前片及后片缝制成一体并形成领口、袖口及衣摆,在领口处缝制有领口贴边,在袖口处缝制有袖筒,所述袖筒的下边沿缝制有袖口贴边,在衣摆处缝制有衣摆贴边;所述前片及后片均由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经线及纬线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纱线由第一芯纱、第一缠芯纱、第二缠芯纱及第三缠芯纱织成,所述第一缠芯纱、第二缠芯纱及第三缠芯纱依次并排排列并同向螺旋缠绕于所述第一芯纱外,所述第二缠芯纱为竹炭抗菌纤维纱;所述第二纱线由第二芯纱、包覆纱、第一包缠纱、第二包缠纱及第三包缠纱织成,所述包覆纱呈螺旋状缠绕于所述第二芯纱外并形成包覆层,所述第一包缠纱、第二包缠纱及第三包缠纱依次并排排列并同向螺旋缠绕于所述包覆层外,第二包缠纱由光敏变色纤维纺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感光变色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交织成纬编平纹组织结构,所述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交替排列,所述经线和所述纬线经纬编织,所述经线在经向依次与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交错,所述纬线在纬向依次与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交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感光变色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缠芯纱的直径和第三缠芯纱的直径均大于所述第二缠芯纱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感光变色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缠芯纱和第三缠芯纱均为羊毛腈纶混纺纱,第一芯纱为氨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感光变色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芯纱为丙纶,所述第一包缠纱和所述第三包缠纱均为羊毛腈纶混纺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感光变色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缠纱的直径和第三包缠纱的直径均大于所述第二包缠纱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感光变色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线由棉纱和羊毛涤纶混纺纱螺旋交捻而成,所述纬线与所述经线的结构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感光变色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领口贴边、袖口贴边及衣摆贴边均为羊毛涤纶混纺纱线编织而成的罗纹组织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宣兴服装有限公司;广州亿格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宣兴服装有限公司;广州亿格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1986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