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来水生产用沉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15771.0 | 申请日: | 2020-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472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刘翔;赵月祥;吕尧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密市孚日自来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5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来水 生产 沉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来水生产用沉降装置,涉及自来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沉降釜,所述沉降釜顶部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进水管,所述沉降釜的底部固定连通有第一排污管,所述沉降釜的外表面套接有环形回流室,所述环形回流室的左侧面固定连通有第二排污管,所述环形回流室的右侧面固定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沉降釜的顶端安装有顶盖。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合理,它能够通过搅拌架和毛刷的配合设计,可对沉降釜的内壁进行清理,另外通过沉降釜上环绕设置的多个排水孔,在排水时,沉降釜内上层的清水由多个排水孔进入到回流腔W的内部,在排水时,可进一步减小沉降釜内的水流速度,从而避免沉降釜内部底层的污水和上层清水在分离时发生混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来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自来水生产用沉降装置。
背景技术
人类进行水处理的方式已经有相当多年历史,物理方法包括利用各种孔径大小不同的滤材,利用吸附或阻隔方式,将水中的杂质排除在外,吸附方式中较重要者为以活性炭进行吸附,阻隔方法则是将水通过滤材,让体积较大的杂质无法通过,进而获得较为干净的水。另外,物理方法也包括沉淀法,就是让比重较小的杂质浮于水面捞出,或是比重较大的杂质沉降于下。
目前的自来水生产用沉降装置,长期使用后,沉降装置的内壁会堆积很多污垢,而且不便于清理,另外,在沉降装置中的污水沉降之后,其底层的污水和上层清水在分离过程中很容易混合,从而达不到最终的沉降效果。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自来水生产用沉降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自来水生产用沉降装置。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来水生产用沉降装置,包括沉降釜,所述沉降釜顶部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进水管,所述沉降釜的底部固定连通有第一排污管,所述沉降釜的外表面套接有环形回流室,所述环形回流室的左侧面固定连通有第二排污管,所述环形回流室的右侧面固定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沉降釜的顶端安装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表面的中部安装有电机,所述顶盖的中部固定镶嵌有第一轴承,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搅拌主轴,且搅拌主轴的底端贯穿第一轴承的内圈并延伸至沉降釜的内部;
所述沉降釜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隔离斗,所述沉降釜的内部设有搅拌架,所述搅拌架安装于搅拌主轴的外表面,所述搅拌架远离搅拌主轴的一端安装有毛刷,所述毛刷与沉降釜的内侧壁相接触,且毛刷与隔离斗的内侧壁相接触;
所述环形回流室与沉降釜之间形成环形的回流腔W,所述沉降釜的外表面开设有一圈关于沉降釜外表面环绕分布的排水孔,所述沉降釜的内腔通过排水孔与回流腔W相连通,所述环形回流室的内部设有环形折流板,所述环形折流板固定连接于沉降釜的外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沉降釜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端安装有第二轴承,所述搅拌主轴的底端贯穿第二轴承的内圈并延伸至第二轴承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轴承选用防水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顶盖的上表面还安装有絮凝剂投料装置,所述絮凝剂投料装置的投料管贯穿顶盖并延伸至顶盖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絮凝剂投料装置的上方还安装有絮凝剂储存管。
进一步的,所述沉降釜、搅拌主轴和搅拌架均为不锈钢材质。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自来水生产用沉降装置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密市孚日自来水有限公司,未经高密市孚日自来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157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精密磨床降温装置
- 下一篇:一种精密磨床用的减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