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儿童输液固定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311915.5 | 申请日: | 2020-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12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胡健薇;王丽娟;胡敏华;杨丽;石莉红;蔡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医学院 |
| 主分类号: | A61M5/52 | 分类号: | A61M5/52;A61F7/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曾庆喜 |
| 地址: | 71002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儿童 输液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儿童输液固定装置,包括托架,托架活动连接有托板,托板内设置有发热电阻丝,托架内设置有与发热电阻丝电性连接的电池元件。通过托板与托架活动连接,可调整输液固定装置的长度,满足儿童静脉输液时的固定需要,能根据患儿手掌大小以及护士的穿刺部位调节长度,提高固定效果;第一托架顶面为按照人体工学设计的弧形表面,避免因长时间固定带来的手指血液不流通,患儿不适造成抓扯穿刺手臂;托板内设置柔性加热电阻丝,可在天气寒冷时发热,减少因输入室温液体带来的不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输液用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儿童输液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基本操作,是患儿重要的给药途径,也是抢救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环境的陌生,穿刺的疼痛,患儿自制能力差、不合作、活泼好动,自主表达能力弱,以及儿童静脉输液速度多数较慢等多方面原因,造成患儿输液中途失败率较高。静脉穿刺成功后如何固定,如何减少因固定不牢导致穿刺失败是保证患儿静脉输液成功的重要因素。临床对于较大患儿或头皮静脉穿刺困难者,静脉输液时多选择四肢浅静脉进行穿刺。手背容易暴露且有明显静脉可供选择是最常采用的静脉穿刺部位。但由于患儿手掌小,穿刺后针尖容易到达腕关节,若固定不好,可因为患儿好动或哭闹使针尖刺破血管导致药液外渗,出现局部肿胀淤血现象造成穿刺失败。
目前,临床为避免或减少滚针现象的出现在对患儿进行手背穿刺成功之后会将患儿被穿刺的手进行制动干预。常规的方法就是用胶布把患儿的手固定在空药盒或者普通固定板上。空药盒的长短窄宽对患儿的手掌比例差距大,不统一、欠美观;普通固定板的长度则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患儿年龄不一,手掌大小不同,并且根据血管情况不同护士进针的部位也会有所调整。这就导致固定用的物品尺寸与患儿的手无法匹配,固定效果大打折扣。如若使用尺寸较长夹板势必会增加固定的步骤,且夹板自身的重量增加也会引起患儿使用过程中的不适,增加患儿不配合几率。另外,输液固定板功能较为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儿童输液固定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固定装置尺寸与患儿的手无法匹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童输液固定装置,包括托架,托架活动连接有托板,托板内设置有发热电阻丝,托架内设置有与发热电阻丝电性连接的电池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托板伸入托架内,托架侧壁上依次开设有多个卡槽,托板侧壁设置有与卡槽相适配的弹簧扣。
托架包括弧形的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托板伸入第二托架内,卡槽开设在第二托架两侧。
托架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带。
第一固定带包括两个第一带体,两个第一带体分别连接在托架两侧壁上,两个第一带体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
托板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带。
第二固定带包括两个第二带体,两个第二带体分别连接在托板两侧壁上,两个第二带体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儿童输液固定装置,通过托板与托架活动连接,可调整输液固定装置的长度,满足儿童静脉输液时的固定需要,能根据患儿手掌大小以及护士的穿刺部位调节长度,提高固定效果;第一托架顶面为按照人体工学设计的弧形表面,避免因长时间固定带来的手指血液不流通,患儿不适造成抓扯穿刺手臂;托板内设置柔性加热电阻丝,可在天气寒冷时发热,减少因输入室温液体带来的不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儿童输液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儿童输液固定装置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医学院,未经西安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119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蠕动泵软管上压块锁紧固定装置
- 下一篇:旋转式擦玻璃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