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纺织加工用布料烘干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305049.9 | 申请日: | 2020-03-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30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 发明(设计)人: | 周桂环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需玲 |
| 主分类号: | F26B13/08 | 分类号: | F26B13/08;F26B23/06;F26B21/00;F26B2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21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纺织 工用 布料 烘干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纺织加工用布料烘干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下表面的中部插接有减震杆,所述减震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杆外表面的底部套接有托板。该纺织加工用布料烘干装置,通过加热管和电热丝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对烘干箱内部烘干室的升温,风扇将产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吹送至布料上,完成了对布料的局部烘干,风机、排风管和扩风口之间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对布料的全面烘干,保证了对布料的烘干效果,导料辊和压料辊之间的配合使用,保证了在布料的传输过程中布料的整齐性,避免了布料在传输过程中出现褶皱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纺织加工用布料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现在的纺织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的服装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所以现代纺织是指一种纤维或纤维集合体的多尺度结构加工技术,在纺织布料印染后,需要用布料烘干装置对布料进行烘干。现有技术下的纺织加工用布料烘干装置,烘干效果差,导致局部布料含有水分,含有水分的布料收卷后,容易出现发霉的状况,造成布料的浪费,从而降低了纺织加工用布料烘干装置的实用性。
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7945945U中提供的一种纺织加工用布料烘干装置,其基本描述为:该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进气孔、加热箱、导热块、加热管、加热丝、抽风管、抽风机、出风管、横管、卡扣、连接管、出风罩、防滑垫、支架和控制器相互配合,达到了均匀烘干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纺织加工用布料烘干装置烘干效果差的问题,使布料烘干装置对布料能够均匀烘干,保证了布料不会出现发霉的状况,从提高了纺织加工用布料烘干装置的实用性。但该实用新型仅通过传送带对布料进行输送,在输送过程中,布料可能会出现褶皱现象,影响对布料的烘干效果,且通过抽风机传输热空气对布料进行烘干的方法,在热空气传输过程中会造成热空气的浪费,降低了对布料的烘干速度。
于是,发明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了一种纺织加工用布料烘干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纺织加工用布料烘干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下的纺织加工用布料烘干装置,烘干效果差,导致局部布料含有水分,含有水分的布料收卷后,容易出现发霉的状况,造成布料的浪费,从而降低了纺织加工用布料烘干装置的实用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纺织加工用布料烘干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下表面的中部插接有减震杆,所述减震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杆外表面的底部套接有托板,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位于左右两侧的支撑板内侧面的顶部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卷料滚轴和第二卷料滚轴,位于右侧的支撑板正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上表面的中部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位于右侧的支撑板的正面并与第二卷料滚轴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上表面的中部设置有烘干箱,所述烘干箱的内部开设有烘干室,所述烘干箱上表面的中部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输出端连通有排风管,所述排风管的底端连通有扩风口,所述烘干箱内顶侧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产热装置,所述产热装置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内侧面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外表面套接有电热丝,所述产热装置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风扇,所述烘干箱内后侧壁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导料辊,所述烘干箱内前侧壁与内后侧壁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压料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需玲,未经陈需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050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建筑工程打桩设备
- 下一篇:一种公路工程施工用路面切缝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