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矩阵红外对射信号的电梯非接触组合按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302659.3 | 申请日: | 2020-03-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710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 发明(设计)人: | 魏远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丛林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B1/46 | 分类号: | B66B1/46 |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朱法恒;程新敏 |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阳市贵阳国家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矩阵 红外 对射 信号 电梯 接触 组合 按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矩阵红外对射信号的电梯非接触组合按钮,该组合按钮包括各楼层标识符、功能标识符、列对射红外线传感器、行对射红外线传感器、凸起外边框以及单片机控制器,所述的各楼层标识符和功能标识符按一定的间距以行和列矩阵方式布置在同一面板,在该面板的四周安装有凸起外边框,在凸起外边框的上下两边安装有一组列对射红外线传感器,在凸起外边框的左右两边安装有一组行对射红外线传感器。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非接触控制,使乘客不必接触按钮即可对电梯进行指令输入,解决了常规电梯按钮被大量触碰而成为传播病菌的载体,可能产生交叉感染,不利于公共卫生健康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矩阵红外对射信号的电梯非接触组合按钮,属于电梯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梯按钮大都为按压设计,使用者必须接触按钮才能完成信号输入,在此过程中,电梯按钮被大量触碰而成为传播病菌的载体,可能产生交叉感染,不利于公共卫生健康。此外,现有的电梯按钮在频繁使用后,容易出现弹簧劳损、触点磨损等情况,从而导致按钮无法回弹或无信号反馈,给乘客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矩阵红外对射信号的电梯非接触组合按钮,能够实现非接触控制,使乘客不必接触按钮即可对电梯进行指令输入,解决了常规电梯按钮被大量触碰而成为传播病菌的载体,可能产生交叉感染,不利于公共卫生健康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基于矩阵红外对射信号的电梯非接触组合按钮,包括各楼层标识符、功能标识符、与各楼层标识符和功能标识符对应的指示灯、列对射红外线传感器、行对射红外线传感器、凸起外边框以及单片机控制器,所述的各楼层标识符和功能标识符及对应的指示灯按一定的间距以行和列矩阵方式布置在同一面板,在该面板的四周安装有凸起外边框,在凸起外边框的上下两边安装有一组列对射红外线传感器,在凸起外边框的左右两边安装有一组行对射红外线传感器,所述的列对射红外线传感器和行对射红外线传感器所发射的红外线的交点处于各楼层标识符和功能标识符的上方空间,在各楼层标识符以及功能标识符下面均安装有与之对应的指示灯,所述的列对射红外线传感器以及行对射红外线传感器均与单片机控制器的输入端口相连,单片机控制器的输出端口与各个指示灯相连,单片机控制器通过接口与电梯主控制器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各楼层标识符或功能标识符的表面与面板表面平齐。
进一步,所述列对射红外线传感器或行对射红外线传感器是由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当电梯乘客手指靠近楼层标识符、功能标识符时,分别同时阻断行列红外对射信号,通过对行列红外线传感器的通断检测及判断,确认所输入的楼层号及其他功能命令,这样乘客便不必接触按钮即可对电梯进行指令输入。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非接触控制,使乘客不必接触按钮即可对电梯进行指令输入,解决了常规电梯按钮被大量触碰而成为传播病菌的载体,可能产生交叉感染,不利于公共卫生健康的问题。同时,由于无需接触电梯按钮就能实现指令输入,从而避免了常规电梯按钮在频繁使用后,容易出现弹簧劳损、触点磨损等情况,提高了电梯按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列红外线发射器;2-第一列红外线接收器;3-第二列红发线射器;4-第二列红外线接收器;5-第一行红外线发射器;6-第一行红外线接收器;7-第二行红发线射器;8-第二行红外线接收器;9-第三行红发线射器;10-第三行红外线接收器;11-楼层标识符;12-功能标识符;13-凸起外边框;14-单片机控制器;15-指示灯;16-电梯主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丛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阳丛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026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堵塞的固定床反应器
- 下一篇:大角度双杆带水路斜顶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