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儿童上肢固定带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302231.9 | 申请日: | 2020-03-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34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 发明(设计)人: | 梁培荣;朱丽;王琳;陈军君;马莉莉;张素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F5/05 | 分类号: | A61F5/05 |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1 | 代理人: | 陆金星 |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儿童 上肢 固定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儿童上肢固定带,包括承托部和连接部承托部包括承托板和柔性承托垫,连接部的一端固定到柔性承托垫上,另一端延伸出彼此对称的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第一连接带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带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连接件,连接部的两侧还对称设置有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同侧,第二连接件与第四连接件同侧,其中,第一连接件与第四连接件配合固定,第二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配合固定。本实用新型不但能够根据患儿的身形做适当调整,使其能够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患儿,而且能够将受力分散在双肩,使得双肩受力均匀,减轻颈部负担,提高舒适性,还方便清洗,适合重复循环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康复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童上肢固定带。
背景技术
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被破坏或连续性被中断。上肢骨折断端出血、软组织损伤均可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继而表现为肢体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目前临床上常常以局部制动来减轻疼痛、方便患儿活动。常用的主要有上臂吊带和上肢固定带两种款式。其中,上臂吊带为单个肩垫的前臂吊带,目前市售仅有成人小号(适合165cm以下)和大号(适合165cm以上),对年龄较小的患儿并不适用;而现有上肢固定带为均码的成人或儿童上肢固定带,其受力集中在颈部,长时间佩戴会造成颈部不适,而且对年龄较小的患儿也不适用。
因此,现在市面上的上肢固定产品用于儿童的款式相对较少,而有些所谓的儿童款实际上也是成人的缩小版,但是其由于受型号的限制,并不适用于每个患儿,因而会引起固定不稳,受力不均的问题。缩小版的上肢固定带还会引起患儿一侧肩部受力过大,长时间佩戴会影响颈部肌肉的发育,或者引起两侧肩部不对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儿童上肢固定带,不但能够根据患儿的身形做适当调整,使其能够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患儿,而且能够将受力分散在双肩,使得双肩受力均匀,减轻颈部负担,提高舒适性,还方便清洗,适合重复循环使用。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童上肢固定带,包括用于固定患肢的承托部和用于将承托部绑缚在患儿双肩上的连接部;
所述承托部包括承托板和包覆在承托板外表面上的柔性承托垫,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固定到柔性承托垫上,另一端延伸出彼此对称的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带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连接部的两侧还对称设置有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同侧,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四连接件同侧,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四连接件配合固定,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配合固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柔性承托垫的上端闭合形成供患肢伸入的腔体,所述柔性承托垫的底部设置有一端开口的承托板容置腔,使得所述承托板自开口处插入柔性承托垫底部的承托板容置腔中。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承托板容置腔的开口处设置有用于闭合该开口的魔术贴组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柔性承托垫的上端开设有连接口,所述连接部的下端经连接口与柔性承托垫可拆卸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承托板为截面呈弧形的承托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为弹性卡扣,所述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均为与弹性卡扣配合卡接的卡槽;
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带长度调节结构,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带长度调节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一叉型导向套,所述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分别穿过叉型导向套并呈交叉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一颈肩定位件,所述颈肩定位件包括颈部定位部、以及对称设置在颈部定位部两侧的第一肩部定位部和第二肩膀定位部,所述第一连接带搭接在第一肩膀定位部上,所述第二连接带搭接在第二肩膀定位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未经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022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