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绝缘电缆终端的防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95024.5 | 申请日: | 202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014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殷战伟;张正;李振威;郝金旭;邵文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5/04 | 分类号: | H02G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高芳;李丹 |
地址: | 100088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绝缘 电缆 终端 防水 结构 | ||
一种绝缘电缆终端的防水结构包括连接组件、密封端套筒、第一防水热熔胶、第二防水热熔胶、第三防水热熔胶和橡胶套管;电缆导线端部涂有绝缘层;绝缘层外侧套有护套;连接组件包括连接短管、紧固螺母、接地环和固定螺母;连接短管中部设有凸起;凸起将连接短管分为左连接段和右连接段;左连接段套在护套外侧;紧固螺母将左连接段与护套固定;接地环和固定螺母套在右连接段上;密封端套筒套在护套的端部;第一防水热熔胶密封在右连接段与护套的间隙中;第二防水热熔胶封在密封端套筒与电缆导线之间;橡胶套管接在连接组件和密封端套筒的外侧;第三防水热熔胶填在橡胶套管与连接组件之间。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的防水结构防水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绝缘电缆终端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矿物绝缘电缆又称MI电缆或铜芯铜护套氧化镁绝缘电缆,国外最早为1934年法国率先将该项新技术转化为规模生产,国内最早1996年研究开发成功矿物绝缘电缆。矿物绝缘电缆结构为:铜导体—氧化镁绝缘—铜护套,因其具有优越的防火性能、防爆性能、过载能力、耐磨耐腐蚀性能、抗机械冲击性能等,在国内被广泛应用于公共建筑、交通运输、国家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目前,传统的电缆终端安装采用螺纹终端和密封罐结构,螺纹终端和电缆护套连接部分在极端恶劣条件下防水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绝缘电缆终端的防水结构,要解决传统的绝缘电缆终端的防水结构防水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绝缘电缆终端的防水结构,设置在电缆导线的外侧、靠近端部位置处;包括有连接组件、密封端套筒、第一防水热熔胶、第二防水热熔胶、第三防水热熔胶和橡胶套管;所述电缆导线的端部涂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的外侧套有护套,并且护套的端部超出绝缘层的端部;所述连接组件设置在护套的外侧、靠近电缆导线的端部位置处,包括有连接短管、紧固螺母、接地环和固定螺母;所述连接短管的中部设置有环形的凸起;所述凸起将连接短管分为左连接段和右连接段;所述左连接段的内径与护套的外径相适应,且套设在护套的外侧;所述右连接段的内径大于左连接段的内径;所述紧固螺母套接在左连接段的外侧,且将左连接段与护套固定;所述接地环和固定螺母依次套接在右连接段上;所述密封端套筒套接在护套的端部,并且密封端套筒的外端超出护套的端部;所述第一防水热熔胶密封在右连接段与护套之间的间隙中;所述第二防水热熔胶密封在密封端套筒与电缆导线之间的间隙中;所述橡胶套管套接在连接组件和密封端套筒的外侧;所述橡胶套管的左端超出连接组件的左端、且超出部分包裹在护套外侧,橡胶套管的右端超出密封端套筒的右端、包裹在电缆导线外侧;所述第三防水热熔胶填充在橡胶套管与连接组件之间的空隙中。
优选的,所述电缆导线连接端与绝缘层对应一侧的端部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15mm。
优选的,所述左连接段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且左连接段与紧固螺母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右连接段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且右连接段与固定螺母之间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左连接段的外径为25mm~55mm,右连接段的外径为30mm~60mm。
优选的,所述护套的外侧面、靠近端部位置处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密封端套筒与护套连接。
优选的,所述橡胶套管包括有依次设置的锥形段、第一平直段和第二平直段;所述锥形段的断面由端部到中间逐渐增大,并且锥形段靠近中间一侧的断面内径大于右连接段的外径,锥形段的长度不小于连接组件的长度;所述第一平直段的内径与护套的外径相适应,第一平直段的长度与连接组件至密封端套筒之间的距离相适应;所述第二平直段的内径与密封端套筒的外径相适应,第二平直段的长度与密封端套筒的长度相适应;所述锥形段的端部还设有第一搭接段;所述第一搭接段箍设在护套的外侧;所述第二平直段的端部还设有第二搭接段;所述第二搭接段箍设在电缆导线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950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自动化工业机械臂
- 下一篇:一种利于输送物料的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