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于水沟与挡土墙交叉设置的排水构筑物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91859.3 | 申请日: | 202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744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崔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0 | 分类号: | E03F5/00;E03F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杜云英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于 水沟 挡土墙 交叉 设置 排水 构筑物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于水沟与挡土墙交叉设置的排水构筑物,包括排水管和多个雨水井,雨水井分别设置于位于上下游的水沟的端头处且与水沟相连通;排水管的上端与设置于上游的雨水井相连通,另一端与设置于下游的雨水井相连通,且排水管从挡土墙的顶部沿挡土墙的外壁坡向向下延伸;其中,雨水井的深度大于水沟的深度。本实用新型不仅改善了原跌水井+管道穿挡土墙中跌水井施工过程中开挖工程量大、造价高,影响挡土墙自身强度及后期清淤、维修不便的技术问题,同时还能够减小总体工程量,便于后期运营维护,降低基建费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差大地势的排水,具体地,涉及一种适于水沟与挡土墙交叉设置的排水构筑物。
背景技术
排水沟作为常见的排水构筑物,通常需流经各种地形、地貌的区域。在跨越较大高差的地形情况下,一般采用水沟与挡土墙交叉设置并通长采用跌水井的型式将上游的水沟中的出水引导至下游水沟。如图1所示。
该种方法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跌水井施工时,开挖工程量大,特别是处于挖方岩石地质时,开挖困难。(2)跌水井施工工程量大,造价高,不经济;(3)排水管道需从挡土墙内部穿过,施工不便,且影响挡土墙自身强度。(4)跌水井及管道较深,后期清淤、维修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从提高排水顺畅程度、降低工程造价、节约投资、提高施工便捷度的角度出发,对跌水井+管道穿挡土墙的方式进行改进,本实用新型不仅改善了原跌水井+管道穿挡土墙中跌水井施工过程中开挖工程量大、造价高,影响挡土墙自身强度及后期清淤、维修不便的技术问题,同时还能够减小总体工程量,便于后期运营维护,降低基建费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于水沟与挡土墙交叉设置的排水构筑物,包括排水管和多个雨水井,雨水井分别设置于位于上下游的水沟的端头处且与水沟相连通;排水管的上端与设置于上游的雨水井相连通,另一端与设置于下游的雨水井相连通,且排水管从挡土墙的顶部沿挡土墙的外壁坡向向下延伸;其中,雨水井的深度大于水沟的深度。
优选地,雨水井的宽度大于水沟的宽度。
优选地,雨水井比水沟宽至少500mm。
优选地,雨水井的顶部不低于水沟的顶部。
优选地,雨水井为露明构筑物。
优选地,雨水井的井壁由砖块结合水泥砂浆砌筑而成,雨水井的底部设置有垫层且垫层由混凝土构筑而成。
优选地,排水管为露明加局部浅埋的方式设置。
优选地,排水管的上端口设置于雨水井的侧壁上且靠近雨水井的底部。
优选地,排水管的上端口不高于水沟的底部。
优选地,排水管为双壁波纹管。
本实用新型将常规应用于水沟与挡土墙交叉的“跌水井+管道”的处理方式,设计为“雨水井+管道+雨水井”的处理方式。相较跌水井的型式,本实用新型中的雨水井只需要使雨水井的深度大于水沟的深度,即雨水井的底部低于水沟的底部即可,而不需要使雨水井深度达挡土墙的底部。相较于“跌水井+管道”的处理方式,本实用新型减小了土方开挖量及结构工程量,降低了工程造价,能够节约基建费用。不仅如此,排水管从挡土墙的顶部沿挡土墙的外壁坡向向下延伸,设置在表面或浅表,不需要像“跌水井+管道”的处理方式中排水管道需从挡土墙内部穿过,这样,特别是对于岩石地质的场地,开挖困难,采用此方案可以方便施工,同时节约工期。本实用新型依托常见的水沟与挡土墙交叉处理方式,在原技术成熟的水沟与挡土墙的基础上,不需要对前期的设施进行较多的改造和返工,对原水沟与挡土墙交叉处理技术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特别对于地形复杂,高差大的排水情况良好的适应性。不仅如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同时降低投资成本,实施方便,因排水管设置在表面或浅表,还具有便于后期清淤维护等运营维护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918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保护壳
- 下一篇:一种智能化铝合金型材加工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