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生物接种勺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91538.3 | 申请日: | 202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935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郭春丽;朱辉;宋洋;林青;李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微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26 | 分类号: | C12M1/26 |
代理公司: | 沈阳友和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54 | 代理人: | 杨群 |
地址: | 122000 辽宁省朝***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接种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生物接种勺,包括勺体,所述勺体一端连接勺柄,所述勺体为上开口的四方锥体,所述勺体边缘设有三条勺沿,所述三条勺沿为平直的且相邻的勺沿呈90度角。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优化了微生物接种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其平直的勺沿方便刮取固体培养基上菌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实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接种勺。
背景技术
在微生物发酵生产中,一般先将菌种制成菌悬液,再接种到发酵罐中进行发酵生产。菌悬液制作时需使用接种环或接种针等工具,将生长在斜面培养基上的菌落刮下并移至盛有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有些菌落干燥且松散,使用环状工具需要多次移取,不易操作且耗费大量时间,多次移取的操作容易染菌。若使用普通勺子刮取菌体,由于勺沿为圆弧状,与固体培养基的接触面积小,一次只能刮取少量菌体,且易刮坏培养基,接种效率低。
对于平直的勺体,在向下刮取菌体过程中,菌体不断积聚于勺体下勺沿,随着积聚量增加,菌体会向勺体两端流溢,刮取的菌体会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接种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生物接种勺,包括勺体和勺柄,勺柄的一端连接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勺体为上开口的四方锥体,勺体边缘设有三条勺沿,所述三条勺沿为平直的且相邻的,勺沿呈90度角。
进一步的,所述勺柄长30cm,所述勺沿长2cm,所述勺体深0.5cm,所述勺柄与勺体上开口所在平面呈150度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生物接种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兼具刮取和移取的功能。
一种微生物接种勺,通过平直的勺沿能够将斜面培养基上的菌落轻松刮取,平直的勺沿能与培养基充分接触,一次能够移取大量菌体。
勺体在向下刮取菌体过程中,菌体不断积聚于勺体中,随着菌体积聚量增加,菌体向勺体中心处聚集,使刮下菌体量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微生物接种勺结构示意图;
图中:1-勺体、2-勺柄、3-勺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实施例,由图1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勺体1,勺体一端连接勺柄2,所述勺体为上开口的四方锥体,勺体1边缘设有三条勺沿3,勺沿3为平直的且相邻的勺沿呈90度角,接种勺为不锈钢材质。所述勺柄长30cm,所述勺沿长2cm,所述勺体深0.5cm,所述勺柄与勺体上开口所在平面呈150度角。
在使用时,手握住勺柄2将勺体1放入灭菌器或在酒精灯外焰进行灼烧灭菌,插入无菌水中降温后,将勺沿3接触培养基上,可根据培养基的情况按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刮取菌落,并将菌落盛入盛有无菌水的三角瓶中。
综上,该实用新型可三条勺沿可根据培养基的情况按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刮取菌落,并移入三角瓶中,兼具刮取和移取的功能,能达到提高接种效率,减少染菌的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微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辽宁微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915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