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芯隔离型金属铝护套预分支防火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89743.6 | 申请日: | 202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047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润浩;黄伟立;李金堂;生长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29 | 分类号: | H01B7/29;H01B7/17;H01B9/00;H01R13/502;H01R13/52;H01R31/02;H01B7/02;H01B7/295;H01B3/4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3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离 金属 护套 分支 防火 电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单芯隔离型金属铝护套预分支防火电缆。解决了一般电缆分支不便和电缆端头易吸潮、绝缘电阻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单芯隔离型金属铝护套预分支防火电缆,包括分支包件、主电缆和分支电缆,主电缆和分支电缆在分支包件内连接,主电缆和分支电缆都包括单芯导体线芯和包覆单芯导体线芯的功能层。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安装敷设便捷,导电和防火性能优异,电缆端头能够有效防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芯隔离型金属铝护套预分支防火电缆。
背景技术
电缆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电气线路、电气设备出现漏电、短路、过负荷、接触不良等故障引发电气火灾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据公安部消防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发生电气火灾4万多起,平均每天110多起,约10钟发生一起电气火灾。电气线路、电气设备出现漏电、短路、过负荷、接触不良、温度升高等故障所引发的电气火灾占90%,随着新《消防法》的实施,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目前市面上正在使用的防火电缆,传统的防火电缆主要是矿物绝缘氧化镁电缆,氧化镁电缆受原材料、设备长度限制,生产长度短、易吸潮,且价格高,市场迫切需求更加经济实用的柔性防火电缆。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因支线较多,需要安装大量的分支箱,增加了施工难度,同时破坏电缆的整体性。例如申请号为CN201821056670.5,名称为一种电线电缆,包括护套层、绝缘层、铜芯层、本体,所述电线电缆由内至外依次为本体、铜芯层、绝缘层、护套层,虽然导电性能优异,却无法避免施工的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一般电缆分支不便和电缆端头易吸潮、绝缘电阻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单芯隔离型金属铝护套预分支防火电缆。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芯隔离型金属铝护套预分支防火电缆,包括分支包件、主电缆和分支电缆,主电缆和分支电缆在分支包件内连接,主电缆和分支电缆都包括单芯导体线芯和包覆单芯导体线芯的功能层。分支包件是塑料注塑而成,主电缆贯穿于整个分支包件,分支电缆头部在分支包件中与主电缆连接,分支电缆在分支包件的一端延伸而出。采用这种结构替代一般的分支箱实现线路的分支,提高了安装敷设的便捷程度,也保证了电缆的整体,同时降低了相对成本,而导体线芯外包覆功能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线芯的损坏和短路等。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功能层由内到外依次为矿物带层、交联聚乙烯绝缘料层、矿物带层、焊接轧纹铝护套、防火隔氧层和低烟无卤聚烯烃外护套。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使整体结构达到耐火的同时也能满足导电性能的要求。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分支包件由第一柱体、第二柱体和一个圆台一体连接而成,第一柱体一端与第二柱体连接,第一柱体的另一端与圆台下底面连接,所述第二柱体的截面大于第一柱体的截面,第二柱体内包含了所述的主电缆和分支电缆,所述主电缆的单芯导体线芯和分支电缆的单芯导体线芯在第一柱体内连接固定。主电缆的导体线芯和分支电缆的导体线芯的连接处占用体积较小,而主电缆和分支电缆占用体积大,所以第二柱体的截面要大于第一柱体的截面。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分支包件所采用的材料为低烟无卤聚烯烃注塑料。采用低烟无卤聚烯烃注塑料是因为它的低烟无卤性和氧指数高,而且即使发生火灾,它也不会产生大量的浓烟和有毒气体。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分支包件外还包有一层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采用焊接的方式拼接而成。分支包件的主要材质是塑料,外边包一层金属外壳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分支包件的端面与主电缆和分支电缆的连接处设置有一圈护套,所述护套为管状,护套与分支包件一体,护套包裹电缆。护套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线缆和分支包件的相对运动,减少线缆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897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蜗壳前隔板和窗式空调器
- 下一篇:一种薄形的高抗振气体密度继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