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饱和粉细砂层诱导注浆实验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88829.7 | 申请日: | 202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687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张维;宋海山;齐峰;刘卫强;邓建辉;丁春福;李小鹏;王炜;顾磊;刘雪朝;王守凡;李勃亨;王迪;马岩;李萌萌;邓洪亮;周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G01N3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立改 |
地址: | 10004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饱和 细砂 诱导 实验 模型 | ||
1.一种饱和粉细砂层诱导注浆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饱和粉细砂层诱导注浆实验模型包括:模型系统(1)、注浆控制系统(2)、负压诱导控制系统(3)、智能监测系统(4)四部分组成;各个系统的组成如下:
其中模型系统(1)包括模型槽(1.1)和位于模型槽内的试验土体(1.2);
所述模型槽(1.1)包括:有机玻璃材质的模型槽板(1.1.1),模型槽加固条型钢(1.1.2)和橡胶密封垫(1.1.3);
所述试验土体(1.2)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粉细沙层(1.2.3),黏土止水层(1.2.2)和土工膜(1.2.1);
其中注浆控制系统(2)包括依次连接的注浆泵(2.1)、注浆压力控制器(2.2)、加压箱(2.3)、注浆控制阀(2.6),采用金属注浆管(2.4)连接,金属注浆管(2.4)最后连接的预埋注浆管(2.5)伸入到试验土体(1.2)内;
其中负压诱导控制系统(3)包括依次连接的负压泵(3.1)、负压诱导排水负压力控制器(3.2)、抽水控制阀(3.5),采用金属排水管(3.3)连接,最后连接预埋负压管(3.4)伸入到试验土体(1.2)内;或采用多个抽水控制阀(3.5)并联,每个并联管路最后各连接一个预埋负压管(3.4)伸入到试验土体(1.2)内和抽水控制阀(3.5);
其中智能监测系统(4)包括位于试验土体(1.2)内的传感器(4.1),注浆控制系统(2)管路上设置的注浆压力计(4.2),负压诱导控制系统(3)管路上设置的负压压力计(4.3),智能检测采集器(4.4)和系统监测平台(4.5);传感器(4.1)、注浆压力计(4.2)和负压压力计(4.3)均通过智能检测采集器(4.4)与系统监测平台(4.5)连接;
所述试验土体内分别预埋注浆管(2.5)和预埋负压管(3.4),预埋注浆管(2.5)和预埋负压管(3.4),采用透明玻璃管,预埋注浆管(2.5)管子末端设置一定数量的圆形注浆孔,在高压状态下向外喷射注浆浆液,在预埋负压管(3.4)管子末端设置一定数量的圆形滤孔,外包滤网,过滤沙粒和进行负压排水。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饱和粉细砂层诱导注浆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器(4.1)包括孔隙水应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土压力传感器,流速传感器。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饱和粉细砂层诱导注浆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模型槽是采用透明有机玻璃钢板(1.1.1)拼接而成的,采用型钢加固条(1.1.2)固定连接,防止模型槽产生变形,橡胶密封垫(1.1.3)密封模型槽的上口;模型槽内分层填入试验用土体粉细沙层分别采用机制石英砂或者河沙,分层间采用黏土止水层(1.2.2)和土工膜(1.2.1)进行分层止水。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饱和粉细砂层诱导注浆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模型系统:模型系统包括模型槽和土体两部分,之后的整个注浆实验在模型系统中完成;为能够观察到实验槽内的浆液(5.1)和水(5.2)流动情况、注浆过程和注浆效果,模型槽(1.1)的槽身根据沙子颗粒大小和浆液(5.1)颗粒大小,依据相似定律确定模型的比例和注浆参数,采用透明的有机玻璃板(1.1.1)制作,槽体长为L,宽为B,高为H,其具体尺寸符合相似比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8882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压岩棉夹芯板
- 下一篇:新型气密性岩棉夹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