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内胎轮辋及轮毂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87908.6 | 申请日: | 202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439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袁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日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21/06 | 分类号: | B60B21/06;B60B21/10;B60B3/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律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5 | 代理人: | 温洁;张辉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胎 轮毂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内胎轮辋,轮辋的中部位置设有朝着轮辋轴线方向凹陷形成的梯形槽,所述梯形槽靠近轮辋轴线一侧设有用于与轮辐焊接面相贴合的轮辋焊接面,所述轮辋焊接面与轮辋轴线之间的锐角夹角为2~4°。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无内胎轮毂,包括轮辐和上述无内胎轮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内胎轮辋及轮毂,将轮辋槽底角度根据轮辐成型回弹角度匹配,使轮辋焊接面和轮辐焊接面实现完美贴合,增加轮辋与轮辐的有效结合面积,提升轮毂的整体强度和安全性,延长轮毂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内胎轮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内胎轮辋及轮毂。
背景技术
钢制车轮是由轮辋与轮辐通过组合焊接而合成,其中轮辐与轮辋的组合焊接面的贴合面积关系到合成焊缝的有效连接及车轮的整体使用寿命及车辆安全。轮辐成型目前一部分由冲压拉伸工艺制造完成,冲压模具便于脱模一般会有一定的间隙,加上钢材自身的抗拉强度,导致在成型过程中的产生了一定的回弹量。如图1、图2所示,轮辐2在冲压拉伸制作成型后,原本与轴线相平行的轮辐焊接面20因向外回弹而与轮辐2轴线间形成一个锐角夹角,将轮辐2和轮辋1进行压配焊接时,轮辐焊接面20与轮辋焊接面10之间因存在间隙而无法实现完美贴合,导致轮毂的强度和安全性无法达到最佳。上述现象是冲压行业存在的一种通常现象,如果要解决轮辐回弹问题,需通过大量的设备模具工序来完成,大大增加了制造成本及难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内胎轮辋及轮毂,利用滚型工艺将轮辋模具槽底角度根据轮辐成型回弹角度匹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轮辐回弹而造成轮辐焊接面和轮辋焊接面相互焊接时存在间隙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内胎轮辋,轮辋的中部位置设有朝着轮辋轴线方向凹陷形成的梯形槽,所述梯形槽靠近轮辋轴线一侧设有用于与轮辐焊接面相贴合的轮辋焊接面,所述轮辋焊接面与轮辋轴线之间的锐角夹角为2~4°。
优选地,所述轮辋焊接面与轮辋轴线之间的锐角夹角为3°。
进一步地,所述的轮辋还包括第一轮缘部、第一轮胎安装部、第二轮胎安装部和第二轮缘部,所述的第一轮缘部、第一轮胎安装部、梯形槽、第二轮胎安装部和第二轮缘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无内胎轮毂,包括轮辋和轮辐,所述的轮辋为上述所述的无内胎轮辋。
进一步地,所述轮辐的外侧边缘处设有轮辐焊接面,所述轮辐焊接面与轮辐轴线之间的锐角夹角为2~4°。
优选地,所述轮辐焊接面与轮辐轴线之间的锐角夹角为3°。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提供一种无内胎车轮轮辋的滚型模具,利用滚型工艺将轮辋模具槽底角度根据轮辐成型回弹角度匹配,使轮辋焊接面和轮辐焊接面实现完美贴合,增加轮辋与轮辐的有效结合面积,提升轮毂的整体强度和安全性,延长轮毂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无内胎车轮中轮辐与轮辋的配合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无内胎轮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无内胎轮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轮辋;10、轮辋焊接面;11、第一轮缘部;12、第一轮胎安装部、13、梯形槽;14、第二轮胎安装部;15、第二轮缘部;2、轮辐;20、轮辐焊接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日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日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879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纤维轮圈
- 下一篇:一种急诊急救护理担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