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冷散热充电桩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85829.1 | 申请日: | 202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09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胡蒋文;徐宙驰;黄戬;田绍民;夏建中;吕鸿;田树春;吴小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鼎充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02 | 分类号: | B60L53/302;B60L53/31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王晓青 |
地址: | 201600 上海市松江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充电 | ||
一种液冷散热充电桩,涉及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包括柜体,柜体内安装有多个直流充电模块、输入断路器、交流接触器、充电控制模组,柜体上还设置有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还包括有冷凝器和冷却液箱,所述直流充电模块内均安装有液冷板,液冷板上设置有伸出直流充电模块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冷却液箱通过输送泵分别连接液冷板的进液口,液冷板的出液口分别连接冷凝器的进液口,泠凝器的出液口连接冷却液箱。本实用新型使用冷凝器散热,大幅度提高了产品防护等级,可靠性高,环境适应能力较强,避免了在高湿高盐雾环境下设备内器件氧化损坏严重,较好地保护器件稳定工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液冷散热充电桩。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节能问题越来越重要,新能源电动汽车也越来越受到欢迎,新能源电动汽车需要非车载充电桩进行充电。相比于其它电源,充电桩的防护等级要求较高,设备自身散热量也比较大,所以对设备的热设计要求很高。对于用于户外的充电桩设备,系统产生的大量热量需要及时排出设备之外,否则容易引起电器元件失效或过热保护,影响设备正常使用,加速设备老化,从而减少设备使用寿命。考虑散热的同时还需要做好防水防尘处理,以防止设备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设备受损或失效。
目前市场上的充电桩设备大多采用强迫风冷的散热模式,由于充电模块这种产生大量热量的器件内置于机箱里,所以散热和防护措施主要体现在机箱设计上。比较常见的方法就是在机箱进风口和出风口设计百叶窗结构来做防水处理,机箱进风口安装过滤器来做防尘处理,机箱出风口安装风机来实现机箱内部环境散热。上述这种充电桩散热模式的缺点在于使用强迫风冷散热对机箱设计防护等级要求相对较高,防水防尘设计较为复杂,处理不当会加速器件失效,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进风口过滤器需要定时清理,增加了设备后期维护成本,若不及时清理,会降低设备进风口进风量。另外设备如果长时间连续使用,这种散热模式散热效率相对较低,无法及时满足散热需求。而且由于风机运行时自身的机械振动以及空气摩擦,噪音相对较大,对于大功率充电桩散热而言,需要增大风机转速和增加风机数量,但风机转速越大,数量越多,产生的噪音就越大,影响用户体验。同时,风机越多,风机故障率越高,可靠性也会越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冷散热充电桩,目的在于解决传统大功率充电桩防护等级相对较低、散热量不足、噪声大、防护设计复杂等难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冷散热充电桩,包括柜体,柜体内安装有多个直流充电模块、输入断路器、交流接触器、充电控制模组,柜体上还设置有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还包括有冷凝器和冷却液箱,所述直流充电模块内均安装有液冷板,液冷板上设置有伸出直流充电模块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冷却液箱通过输送泵分别连接液冷板的进液口,液冷板的出液口分别连接冷凝器的进液口,泠凝器的出液口连接冷却液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使用冷凝器散热,大幅度提高了产品防护等级,可靠性高,环境适应能力较强,避免了在高湿高盐雾环境下设备内器件氧化损坏严重,较好地保护器件稳定工作。同时,此液冷散热充电桩相比传统充电桩提高了散热效率,产品内部温度可达到理想状态,有利于提高设备内部器件工作稳定性,延长了产品使用寿命。较于传统充电桩强迫风冷散热,此液冷散热充电桩在工作时还可以达到低噪音效果,提升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为优化了充电桩整体结构,所述柜体背面的下部设置有内凹的矩形凹槽,冷凝器、冷却液箱、输送泵均设置在柜体背面的矩形凹槽内。
进一步地,液冷板的进液口分别连接有流量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用于检测进入每个直流充电模块的冷却液通道中的冷却液流量,通过流程检测可以准确判断每个模块的冷却通道是否正常流通,如不正常流通,则需要及时检修。
进一步地,液冷板的出液口分别连接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每个直流充电模块的冷却液通道的出口冷却液温度,若温度过高或高于系统允许工作值,则需要暂停工作或过温故障排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鼎充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鼎充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858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粉料积留的改进型瓷砖成型模具
- 下一篇:一种可兼容多规格充电模块的安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