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耐震性的蓄电池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84458.5 | 申请日: | 2020-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25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姜红艳;高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美隆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145 | 分类号: | H01M50/145;H01M50/14;H01M50/571;H01M50/586;H01M50/593;F16F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黄冠华 |
地址: | 410100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岭***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震 蓄电池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耐震性的蓄电池结构,包括蓄电池下壳和外封盖,所述蓄电池下壳的内部下方设置有防腐蚀层,所述防腐蚀层的顶部分别固定有第一钢外壳和第二钢外壳;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第一硅胶套、第一硅胶条、第二股胶套和第二硅胶条,当蓄电池的正极柱与负极柱接触同一金属物体时,电解液的正极分子与负极分级在蓄电池内互通导致蓄电池短路,为了避免以上的情况,在正极柱和负极柱的顶部套接有第一硅胶套和第二硅胶套,连接其他电性元件时,先将第一硅胶套和第二硅胶套从正极柱和负极柱上拆卸下来先,将正极线和负极线接在相应的极柱上在,这样避免了蓄电池内的正极分子和负机分子的互通也防止了正极柱和负极柱漏电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蓄电池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耐震性的蓄电池结构。
背景技术
蓄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一种高耐震性的蓄电池结构装置,是按可再充电设计的电池,通过可逆的化学反应实现再充电,通常是指铅酸蓄电池,它是电池中的一种高耐震性的蓄电池结构,属于二次电池,它的工作原理:充电时利用外部的电能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输出,比如生活中常用的手机电池等,然而市面上各种的蓄电池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7690913U所公开的一种高耐震性的蓄电池结构蓄电池结构,其虽然实现了降低环境温度对蓄电池内部温度的影响,不仅保证蓄电池有相对稳定的充放电性能,而且在减少蓄电池失水的同时还能给蓄电池补充水分,有效降低蓄电池“热失控”的风险,有效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但是并未解决现有蓄电池,当电池的正负极通过外部物质实现电性接触与钥匙或硬币等金属材料接触,导致蓄电池短路的问题,现有的蓄电池中极柱胶与电池极柱密合面的长度较短,造成密封结构的密封强度较差,密封效果不够好,蓄电池电解液渗漏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影响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耐震性的蓄电池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耐震性的蓄电池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耐震性的蓄电池结构,包括蓄电池下壳和外封盖,所述蓄电池下壳的内部下方设置有防腐蚀层,所述防腐蚀层的顶部分别固定有第一钢外壳和第二钢外壳,且所述第一钢外壳和第二钢外壳之间相隔有一块聚合物隔膜,所述第一钢外壳和第二钢外壳的顶部分别固定有正极柱和负极柱,所述外封盖的顶部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硅胶条和第二硅胶条。
优选的,所述外封盖和蓄电池下壳的相连处设置有第一硅胶垫。
优选的,所述正极柱和负极柱贯穿内盖分别连接有第一钢外壳和第二钢外壳,所述正极柱和负极柱与内盖贯穿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硅胶套。
优选的,所述第一硅胶条和第二硅胶条的另一端分别固定有第一硅胶套和第二硅胶套,且所述第一硅胶套和第二硅胶套套接在正极柱和负极柱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钢外壳和第二钢外壳的内部分别固定有多个正极片和负极片,且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灌注有电解液。
优选的,所述正极柱和负极柱的两侧上方开设有矩形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负极片的数量比正极片至少多一片。
优选的,所述正极柱和负极柱的制作材料为铝合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美隆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美隆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844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折叠的智能家居收纳盒
- 下一篇:一种PE防尘袋生产用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