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力可控式箱式注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81256.5 | 申请日: | 202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162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任旭红;杨玉栋;刘鑫;李飚;周思敏;刘献周;高妍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同泰瑞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2 | 分类号: | E02D15/02;E04G21/04 |
代理公司: | 太原新航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2 | 代理人: | 王云峰 |
地址: | 037010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 可控 箱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具体为一种压力可控式箱式注浆装置,解决了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填充混凝土存在密实度差、节点质量得不到保证且安全隐患较大的问题。细石混凝土储存箱内设置有细石混凝土排放箱和连接杆;两细石混凝土排放箱之间设置有注浆喷射管;还包括气泵储存罐,气泵储存罐的出气口设置有气体传输管,气体传输管上设置有排气罩;U型连接钢板上设置有电机和电机开关,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动力传动杆,动力传动杆的一端设置有摇摆传动杆;细石混凝土排放箱上均固定有动力传输杆,气体传输支管上均设置有开关阀,开关阀上均固定有控制杆。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型钢柱与混凝土框架柱间空腔内注浆密实度,提高节点连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用注浆装置,具体为一种压力可控式箱式注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比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更好的结构承载力,但是施工过程中往往存在型钢柱与混凝土柱基之间空腔填充混凝土无法浇筑密实,存在质量和安全隐患。
目前,常规做法是在浇筑梁板混凝土时,让混凝土自然流动到空腔,实际上施工时由于钢筋密集,很难确保该部位混凝土密实,节点质量得不到保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填充混凝土存在密实度差、节点质量得不到保证且安全隐患较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压力可控式箱式注浆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压力可控式箱式注浆装置,包括底板和位于其上的细石混凝土传输机构、压力传送机构和动力驱动机构,底板下方设置有万向轮;
细石混凝土传输机构包括设置在底板上且上端面为敞口结构的细石混凝土储存箱,细石混凝土储存箱内设置有两个左右分布且上端为敞口结构的细石混凝土排放箱,两细石混凝土排放箱之间设置有两对前后分布且与两者铰接的连接杆,每对连接杆上下分布,两对连接杆之间设置有与其中部铰接的连接板,且连接板的前后两端设置有与细石混凝土储存箱侧壁固定的中心轴;两细石混凝土排放箱之间设置有与两者连通的细石混凝土传送管,细石混凝土传送管上设置有与其连通且穿出细石混凝土储存箱侧壁的注浆喷射管;
压力传送机构包括位于设置在底板上且位于细石混凝土储存箱前侧的底座,底座上设置有气泵储存罐,气泵储存罐的进气口设置有与其连通的电动气泵,气泵储存罐的出气口设置有一端与其连通的气体传输主管,气体传输主管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其连通且左右方向分布的两根气体传输支管,气体传输支管上设置有与其连通且位于细石混凝土排放箱正上方的排气罩;
动力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细石混凝土储存箱左右两侧壁上端且倒置的U型连接钢板,U型连接钢板上设置有电机和电机开关,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与其垂直的动力传动杆,动力传动杆的一端设置有与其铰接且与任一根连接杆固定的摇摆传动杆;细石混凝土排放箱上均固定有竖直设置的动力传输杆,气体传输支管上均设置有开关阀,开关阀上均固定有和与其对应的动力传输杆上端铰接的控制杆。
进行压力注浆时,首先通过电机开关启动电机,驱动动力传动杆绕电机输出轴旋转,从而带动摇摆传动杆左右摇摆,进而使两个细石混凝土排放箱以中心轴为中心上下反向移动;当右侧细石混凝土排放箱降低时,左侧细石混凝土排放箱升高,细石混凝土储存箱内的细石混凝土溢入右侧细石混凝土排放箱,灌有细石混凝土的右侧细石混凝土排放箱升高至与其上方的排气罩紧密接触,与此同时,右侧细石混凝土排放箱上固定的动力传输杆向上移动,带动控制杆控制开关阀的开启;此时电动气泵将压力气体依次经气泵储存罐、气体传输主管、气体传输支管进入排气罩,然后对右侧细石混凝土排放箱内细石混凝土产生压力,右侧细石混凝土排放箱内的细石混凝土在压力作用下,经细石混凝土传送管进入注浆喷射管,最后注入型钢柱与混凝土柱基之间空腔,如此反复作用,直至将空腔细石混凝土注满为止,在细石混凝土初凝前,再进行第二次注浆,直至二次注满为止。克服了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填充混凝土存在密实度差、节点质量得不到保证且安全隐患较大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同泰瑞集团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大同泰瑞集团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812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硅铁粉回收再利用循环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式摇头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