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液冷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278518.2 | 申请日: | 2020-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824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 发明(设计)人: | 杨书强;李飞鸿;廉静;于旭东;陈江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8;H01M10/615;H01M10/663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陆嘉 |
| 地址: | 20180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电池液冷装置,包括:水冷板、冷却管路和动力装置。水冷板与电池模组底部的散热面相接触,水冷板内部形成有冷却通路。冷却管路连接介质入口、介质出口和各个水冷板的冷却通路,形成冷却介质的流道。动力装置驱动冷却介质在流道内循环流动。其中,该电池冷却液装置分为前部模组和后部模组,前部模组中的电池模组共用一块水冷板且前部模组中的水冷板水平放置,后部模组中的电池模组分别使用独立的水冷板且后部模组中的水冷板竖直放置。前部模组中的冷却介质的流道为串并联混联式布局,后部模组中的冷却介质的流道为并联式布局。该电池液冷装置具有冷却效率高、集成度高、电池温度一致性好、重量轻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电动汽车的热管理零部件领域。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以其比功率高、能力密度大、寿命长、自放电率低和贮藏时间长等优点,已逐步取代其他电池成为目前主流的车用动力电池。虽然锂离子电池有很多优点,但是锂离子电池对温度敏感,最佳工作温度范围为15℃~35℃。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对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安全性、老化等产生较大影响,导致整车的充电时间延长、驾驶性能下降、安全性和寿命降低。因此一般需要合理有效的电池热管理系统,保证电池工作时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目前主流的电池冷却方式有风冷、液冷、相变材料冷却、热管冷却等。其中风冷方案由于需要设计和预留风道的空间,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很低,散热效率低,电池温度一致性差等缺点,逐渐被市场所摒弃。相变材料和热管冷却方案目前还停留在方案设计和样件试验验证阶段,目前尚未在批量的车用动力电池上得到广泛应用。液冷方案具有散热效率高,温度一致性好等特点,是目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冷却采用最多的冷却方式。
目前主流的电池低温加热方式有电阻丝加热、高频交流加热、风热和液热等方式。其中利用PTC等加热元件集成到液体电池冷却系统中,通过冷却介质循环实现电池低温加热功能,加热效果好,并且加热和冷却共用一套液体系统,节省空间,维护管理方便,是电池低温加热的未来趋势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冷热通用,且充分考虑电池模组布置的电池液冷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电池液冷装置,包括:水冷板、冷却管路和动力装置。水冷板与电池模组底部的散热面相接触,水冷板内部形成有冷却通路。冷却管路连接介质入口、介质出口和各个水冷板的冷却通路,形成冷却介质的流道。动力装置驱动冷却介质在流道内循环流动。其中,该电池冷却液装置分为前部模组和后部模组,前部模组中的电池模组共用一块水冷板且前部模组中的水冷板水平放置,后部模组中的电池模组分别使用独立的水冷板且后部模组中的水冷板竖直放置。前部模组中的冷却介质的流道为串并联混联式布局,后部模组中的冷却介质的流道为并联式布局。
在一个实施例中,水冷板包括:流道板、平板和管道接头。流道板上具有流道槽。平板的表面平整,平板覆盖在流道板上并密封连接,流道槽形成冷却介质的冷却通路。平板或者流道板上具有开口,管道接头安装到开口上,管道接头连通冷却通路和冷却管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冷却管路包括:前部模组冷却管路和后部模组冷却管路,前部模组冷却管路连接介质入口、介质出口和前部模组水冷板的冷却通路,后部模组冷却管路连接前部模组水冷板的冷却通路和各个后部模组水冷板的冷却通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前部模组水冷板的前端通过前部模组冷却管路与介质入口以及介质出口连接,前部模组水冷板的后端通过后部模组冷却管路与各个后部模组水冷板的冷却通路连接。前部模组水冷板的冷却通路包括:流入通路和流出通路。流入通路的前端通过管道接头连接到前部模组冷却管路并经由前部模组冷却管路连接到介质入口,流入通路的后端通过管道接头连接到后部模组冷却管路,流入通路覆盖前部模组中的每一个电池模组。流出通路的前端通过管道接头连接到前部模组冷却管路并经由前部模组冷却管路连接到介质出口,流出通路的后端通过管道接头连接到后部模组冷却管路,流出通路覆盖前部模组中的每一个电池模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785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柔性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干式变压器高效散热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