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古树名木微孔注射杀虫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275301.6 | 申请日: | 2020-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933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 发明(设计)人: | 叶广荣;何世庆;龚志勤;刘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飘之绿名木古树保护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13/00 | 分类号: | A01G13/00;A01G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洪敏 |
| 地址: | 510405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树名 微孔 注射 杀虫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古树名木微孔注射杀虫装置,其包括绑带、内部中空且收纳绑带的收纳筒以及与绑带可拆卸连接的挂吊式注射件,收纳筒空腔内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与收纳筒同轴设置,绑带一端与转轴外周面连接,收纳筒外侧壁开设有与收纳筒空腔连通且供绑带穿过的通槽,通槽沿收纳筒长度方向延伸,绑带远离转轴的一端与收纳筒外侧壁可拆卸连接,收纳筒沿收纳筒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驱使转轴转动的转动件,转动件与收纳筒之间设置有锁紧转动件的锁紧件,本实用新型具有便于拆装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古树保护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古树名木微孔注射杀虫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古树名木是我国的活文物,比一般的观赏树木价值高,为一般树木所不可比拟的。但由于树龄大、树体生长势逐渐衰弱、抗逆性差、常易遭受蛀干害虫的侵害,一旦发现要及时防治。而防治蛀干害虫最有效的方法是打孔注药法,即通过微孔注射的方式将古树专用树体杀虫剂注入树体内,同时还有效地兼防了枝叶害虫,对环境无污染。
现有的古树名木微孔注射的方法一般是在树干或粗大根上用无绳充电电钻打孔,打孔个数根据古树胸径大小和冠幅来打孔,一般每增加5厘米就多打一个孔,孔深至木质部,孔径为5-5.5毫米,然后以挂吊针的方式将杀虫剂注射到树体内,现有的古树名木微孔注射杀虫装置一般包括吊瓶以及将吊瓶捆绑在树干上的绑绳,一般将吊瓶挂在树干距离1.3米以上的位置,这种方式能有效减少直接喷洒农药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且使树体对药物吸收利用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为了提高绑绳的捆绑牢固程度,安装人员需要缠绕树干数圈后进行绑接,从而存在安装不便的问题,由于绑绳对树干捆绑越是牢固便越难拆卸,从而不便于安装人员对古树名木微孔注射杀虫装置的拆卸,因此仍有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便于拆装的古树名木微孔注射杀虫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古树名木微孔注射杀虫装置,包括绑带、内部中空且收纳所述绑带的收纳筒以及与绑带可拆卸连接的挂吊式注射件,所述收纳筒空腔内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收纳筒同轴设置,所述绑带一端与转轴外周面连接,所述收纳筒外侧壁开设有与所述收纳筒空腔连通且供所述绑带穿过的通槽,所述通槽沿收纳筒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绑带远离转轴的一端与所述收纳筒外侧壁可拆卸连接,所述收纳筒沿收纳筒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驱使转轴转动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与收纳筒之间设置有锁紧转动件的锁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收纳筒空腔内转动连接转轴,并将绑带一端与收纳筒内的转轴连接,并将绑带另一端与收纳筒外侧壁可拆卸连接,从而可通过转动件驱使转轴转动将多余的绑带收纳进收纳筒内,直至绑带与树干周侧抵紧,并用锁紧件对将转动件进行锁紧,进而在达到将挂吊式注射件稳固在树干周侧的目的同时,也简化了传统的缠绕捆绑的固定操作,同样,需要拆卸时,只需要将绑带从收纳筒外侧壁拆卸下来即可,便于该古树名木微孔注射杀虫装置的拆装;同时,绑带收卷式的固定方式可将该古树名木微孔注射杀虫装置安装在不同胸径大小的古树树干上,并且便于安装人员对该古树名木微孔注射杀虫装置进行收整存放,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动件包括设置在转轴一端且贯穿收纳筒设置的连接轴以及与所述连接轴远离转轴的一端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连接轴垂直设置,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于收纳筒,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转轴同轴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可通过驱动连接杆绕转轴轴线转动来驱使转轴转动,从而为安装人员提供施力点,便于安装人员完成绑带的收卷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飘之绿名木古树保护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飘之绿名木古树保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753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