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串行口之间相互转换的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274237.X | 申请日: | 2020-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583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 发明(设计)人: | 邢超;杨恩飞;赵伟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飞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3K19/0175 | 分类号: | H03K19/0175 |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支文彬 |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串行口 之间 相互 转换 电路 | ||
1.一种串行口之间相互转换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隔离型485转换芯片(1),其RxD管脚、TxD管脚、管脚及DE管脚连接于单片机,接收单片机发出的串行通信信号,其A管脚、B管脚、Y管脚、Z管脚以及GND2管脚分别连接于终端设备,其GND2管脚接地;
拨码开关(2),其1管脚连接于隔离型485转换芯片(1)的A管脚,其2管脚连接于隔离型485转换芯片(1)的B管脚,其3管脚连接于485转换芯片(1)的A管脚,其4管脚连接于485转换芯片(1)的Y管脚,其5管脚经终端匹配电阻Ⅱ(14)连接于隔离型485转换芯片(1)的Z管脚,其6管脚经终端匹配电阻Ⅰ(13)连接于隔离型485转换芯片(1)的B管脚,其7管脚连接于隔离型485转换芯片(1)的Z管脚,其8管脚连接于隔离型485转换芯片(1)的Y管脚;
电阻Ⅰ(7),一端连接于隔离型485转换芯片(1)的Y管脚,其另一端连接于终端设备,电阻Ⅱ(8),一端接于隔离型485转换芯片(1)的Z管脚,其另一端连接于终端设备,电阻Ⅲ(9)和电阻Ⅳ(10)的一端均连接于隔离型485转换芯片(1)的VSIN及VSOUT管脚,电阻Ⅲ(9)的另一端连接于隔离型485转换芯片(1)的A管脚,电阻Ⅳ(10)的另一端连接于485转换芯片(1)的Y管脚,电阻Ⅴ(11)和电阻Ⅵ(12)的一端均连接于隔离型485转换芯片(1)的GND2管脚,电阻Ⅴ(11)的另一端连接于485转换芯片(1)的Z管脚,电阻Ⅵ(12)的另一端连接于485转换芯片(1)的B管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行口之间相互转换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型485转换芯片(1)为ADM2587型隔离型485转换芯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行口之间相互转换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码开关(2)为贴片式拨码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行口之间相互转换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容Ⅱ(4),其正极连接于隔离型485转换芯片(1)的Vcc管脚,其负极分别连接于隔离型485转换芯片(1)的GND1管脚及接地,电容Ⅰ(3)与电容Ⅱ(4)相并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行口之间相互转换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退耦电容Ⅰ(5),其正极连接于隔离型485转换芯片(1)的VSOUT管脚,其负极连接于隔离型485转换芯片(1)的GND2管脚,退耦电容Ⅱ(6)与退耦电容Ⅰ(5)相并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行口之间相互转换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TVS瞬态抑制二极管Ⅰ(15)、TVS瞬态抑制二极管Ⅱ(16)、TVS瞬态抑制二极管Ⅲ(17)及TVS瞬态抑制二极管Ⅳ(18),TVS瞬态抑制二极管Ⅰ(15)的正极连接于隔离型485转换芯片(1)的GND2管脚,其负极连接于隔离型485转换芯片(1)的Z管脚,TVS瞬态抑制二极管Ⅱ(16)的正极连接于隔离型485转换芯片(1)的GND2管脚,其负极连接于隔离型485转换芯片(1)的Y管脚,TVS瞬态抑制二极管Ⅲ(17)的正极连接于隔离型485转换芯片(1)的GND2管脚,其负极连接于隔离型485转换芯片(1)的B管脚,TVS瞬态抑制二极管Ⅳ(18)的正极连接于隔离型485转换芯片(1)的GND2管脚,其负极连接于隔离型485转换芯片(1)的A管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飞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飞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7423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盗监控设备
- 下一篇:具有多种指向的麦克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