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交流充电桩输出状态检测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73125.2 | 申请日: | 2020-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600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李翔;陈伟胜;王学聪;闫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小可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27 | 分类号: | G01R31/327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蒙捷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流 充电 输出 状态 检测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电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交流充电桩输出状态检测电路,包括二极管和光耦,所述二极管两端连接充电桩的两个输出端,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光耦的发射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正极与光耦的发射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光耦的受光器连接信号输出电路。所述受光器为光敏半导体管,所述光敏半导体管的集电极连接电源,所述光敏半导体管的发射极为信号输出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交流充电桩输出状态检测电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体积小、利于集成、效率高、能耗低、利于生产等优点,可以提高充电桩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电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交流充电桩输出状态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早期交流充电桩普遍采用交流输出接触器作为交流电输出控制。采用交流输出接触器作为输出能使发热量及温升都较小,但占用空间大、成本昂贵、驱动电流大,能耗高、效率低、且需要更多的接线、不利于集成。如果使用带输出反馈触点的接触器,成本更是高昂。但出于安全方面考虑,使用带输出反馈触点的接触器又是必须的。另外,因体型庞大以及需要外接线缆实现控制和反馈,不利于产品的小型化和集成化,生产接线等工序多对生产效率和产品稳定性也造成一定影响。
随着焊板型(亦即焊接到电路板上的继电器)继电器技术的发展,现今越来越多交流充电桩使用继电器作为交流电的输出控制。这种继电器体型轻巧、成本低廉、驱动电流低、直接焊接到电路板上无需额外接线,无论是对产品的小型化、集成化,还是成本、效率来讲都是一个质的飞跃。但因焊板型继电器技术、需求、应用场合等限制,焊板型继电器普遍都没有带输出反馈触点,进而不能对输出状态进行采集、无法获知输出状态,不知道判断出是好是坏,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但是因为这种继电器几乎没有带输出反馈触点,为了能够获取实际输出状态,从而排除安全隐患、提供更加安全的保障,需要充电桩厂家额外增加输出状态反馈电路。
目前,大部分采用继电器的充电桩厂家都没有额外增加输出反馈电路,存在安全隐患;也有厂家继续使用上述的复杂的电路来实现输出状态采集,依然具有体积大、成本昂贵、耗能高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交流充电桩输出状态检测电路,具有体积小、成本低的优点,可以提高充电桩的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交流充电桩输出状态检测电路,包括:二极管和光耦,所述二极管两端连接充电桩的两个输出端,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光耦的发射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正极与光耦的发射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光耦的受光器连接信号输出电路。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二极管两端接充电桩的输出端,当充电桩输出正常时,二极管在交流电的半周内会承受反向电压,处于截止状态,当其加载在光耦的发射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大于导通电压时,光耦导通,进而其受光器通过输出电路输出相应信号;而充电桩的一个输出端或两个输出端没有输出时,二极管不导通,光耦不导通,光耦的受光器保持其原始状态不变,因此通过输出电路连接单片机等控制器件,控制器件便得到受光器的输出状态即可判断当前充电桩的输出状态,实现充电状态检测,本方案只有几个元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体积小、利于集成、可以提高充电桩安全性、效率高、能耗低、利于生产等优点。并且二极管和光耦的发射二极管之间组成钳位电路,可以避免发生二极管法相电压击穿的问题,避免造成元件损毁。
进一步,所述受光器为光敏半导体管,所述光敏半导体管的集电极连接电源,所述光敏半导体管的发射极为信号输出端。
当光耦的发射二极管发光时,光敏半导体管导通,光敏半导体管的发射极输出高电平,否则输出低电平。
进一步,还包括限流电阻,所述限流电阻串联在二极管和充电桩输出端之间。
通过限流电阻,限制流过光耦的电流,避免电流过大造成损毁。
进一步,所述限流电阻有多个。多个限流电阻一起对电流进行限流,保护后续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小可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小可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731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发泡聚丙烯的粘结成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制氧机用全集成分子筛吸附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