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5G建设的楼面配重桅杆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72069.0 | 申请日: | 2020-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02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虞德群;杨哲;陈子平;赵璧归;陈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和勤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2/08 | 分类号: | E04H12/08;E04H12/2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杨冠南 |
地址: | 32101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建设 楼面 配重 桅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站用桅杆,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5G建设的楼面配重桅杆。用于5G建设的楼面配重桅杆,包括桅杆本体,所述的桅杆本体的底部围绕桅杆本体的轴线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斜撑组件,相邻两个斜撑组件之间均设置有配重块,斜撑组件包括位于桅杆本体底部并沿着桅杆本体径向方向延伸设置的支撑臂和倾斜设置于支撑臂和桅杆本体所构成的夹角之间的斜撑杆,配重块位于相邻两个支撑臂之间。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有效地降低对楼面的破坏、提升安装稳定性、降低钢材料的使用量和整体重量、便于搬运和现场安装等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站用桅杆,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5G建设的楼面配重桅杆。
背景技术
现有的基站建设时利用桅杆来安装信号天线,随着5G的发展,对基站建设的密度要求很高,而在楼面上安装桅杆时,通常需要在楼面上打孔安装膨胀螺栓或者浇筑基础来固定桅杆。但由于楼面打孔和浇筑基础会对楼面结构造成破坏,存在后期漏水的隐患,导致建站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降低对楼面的破坏、提升安装稳定性、降低钢材料的使用量和整体重量、便于搬运和现场安装的楼面配重桅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5G建设的楼面配重桅杆,包括桅杆本体,所述的桅杆本体的底部围绕桅杆本体的轴线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斜撑组件,相邻两个斜撑组件之间均设置有配重块,斜撑组件包括位于桅杆本体底部并沿着桅杆本体径向方向延伸设置的支撑臂和倾斜设置于支撑臂和桅杆本体所构成的夹角之间的斜撑杆,配重块位于相邻两个支撑臂之间。桅杆本体用于安装5G设备,桅杆本体的底部设置斜撑组件,斜撑组件均匀围绕桅杆本体的轴线均匀分布,保证斜撑组件对桅杆本体的支撑力均匀分布。斜撑组件包括斜撑杆和支撑臂,在相邻两个支撑臂之间安装配重块,利用配重块压住支撑臂,提升斜撑组件的稳定性,再通过倾斜设置的斜撑杆对桅杆本体起到支撑作用。桅杆本体、支撑臂、斜撑杆和配重块可以分别搬运至楼顶,降低运输难度,采用现场装配的方式搭建,节省钢材料的使用量和整个配重桅杆的重量,而且利用配重块压住支撑臂的方式增强稳定性,无需破坏楼面,减小对楼面的破坏,更容易征得楼体所有权人及业主的同意,提升选址和建站的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撑臂包括横向的支撑板和纵向的连接板,支撑臂断面呈“L”型,连接板远离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限位臂,限位臂断面呈“L”型,配重块的一侧位于一个支撑臂的支撑板上,配重块的另一侧位于另一个支撑臂上的限位臂上。支撑臂包括支撑板和连接板,支撑板和连接板构成“L”形结构,即支撑臂可以采用角钢材料。在连接板远离支撑板的一侧焊接固定或者螺栓固定限位臂,限位臂的断面呈“L”型,也可以采用角钢材料。此时,一个支撑臂的连接板与另一个相邻的支撑臂上的限位臂之间形成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放置配重块,使配重块的一侧压住支撑臂的连接板,配重块的另一侧压住另一个支撑臂上的限位臂,实现配重块的装配,提升现场安装的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的斜撑杆远离桅杆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臂上。斜撑杆通过螺栓连接在支撑臂上,实现斜撑杆的支撑。
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撑板和限位臂上均设置有用于对配重块远离桅杆本体的一侧边限位的挡板。在配重块安装好之后,即配重块在支撑板和限位臂上的位置确定好之后,在“L”形的支撑板和“L”形的限位臂的夹角的位置处均焊接一个挡板,利用挡板对配重块远离桅杆本体的一侧限位,避免配重块从两个斜撑组件之间滑出。
挡板的高度高于配重块的厚度,斜撑杆远离桅杆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挡板上,斜撑杆远离桅杆本体的一端也可以固定连接在挡板上。挡板可以采用角钢材料,挡板的高度高于配重块的厚度,即挡板的顶部可以供斜撑杆螺栓连接。增大了斜撑杆底部与支撑臂之间的距离,避免由于两者之间的夹角太小造成配重块过于靠近桅杆本体的轴线,减小整体的占地面积的同时能够使配重块尽可能的远离桅杆本体,提升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和勤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和勤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720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捷式环保吸尘装置
- 下一篇:风冷系统集成模块及微蒸烤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