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35kV电力变压器器身绝缘结构及35kV电力变压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271582.8 | 申请日: | 2020-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652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 发明(设计)人: | 符建牛;查银芳;叶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F27/32 | 分类号: | H01F27/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陈振华 |
| 地址: | 317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35 kv 电力变压器 绝缘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的35kV电力变压器器身绝缘结构,包括低压绕组和高压绕组;低压绕组和高压绕组之间设置有绝缘保护结构,低压绕组和高压绕组的上端设有压板,低压绕组和高压绕组的下端设有底板,压板和底板用于固定所述的低压绕组和高压绕组;绝缘保护结构为绝缘围板,绝缘围板平行于低压绕组和高压绕组的纵切面;压板下表面与绝缘围板相对的部位开有环状槽,环状槽的槽宽为绝缘围板的2倍,槽深为1/4槽宽;环状槽的槽底相对绝缘围板的最小爬距为82mm;底板的上表面相对下表面的最小爬距为88mm;高压绕组末端两匝绕组包有小角环。本实用新型减少了主绝缘距离,简化了绝缘结构,降低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的35KV电力变压器具有本实用新型的器身绝缘结构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变压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35kV电力变压器器身绝缘结构,以及具有该器身绝缘结构的35KV电力变压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35kV油浸式电力变压器高低压绕组间下端部绝缘结构中,变压器的内部绕组主要是两个绕组,即低压绕组和高压绕组,它们的排列方式由内到外依次是低压绕组和高压绕组,低压绕组和高压绕组处在相邻的位置,二者之间的主绝缘距离是由高压绕组的绝缘水平决定的。高压绕组的绝缘水平是全波冲击电压200kV,短时工频电压 85kV。据此绝缘水平,高低压线圈之间现行主绝缘距离为18mm,为了应对低压绕组端部的绝缘薄弱位置,在高压线圈上下端部都设有起着绝缘作用的大角环;低压绕组和高压绕组之间通过3mm厚的绝缘筒分隔成宽为6mm的低压绕组外径侧第一油道和宽为7mm的高压绕组内径侧第一油道(另2mm为套装裕度);此种现行的结构,其高压绕组与低压绕组之间的主绝缘结构过于复杂,使得制造成本偏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5kV电力变压器器身绝缘结构。它取消高压绕组上下端部起着绝缘作用的大角环,减少了主绝缘距离,简化了绝缘结构,降低制造成本。对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具有本实用新型的器身绝缘结构的35KV电力变压器。
对于器身绝缘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35kV 电力变压器器身绝缘结构,包括低压绕组和高压绕组;低压绕组和高压绕组之间设置有绝缘保护结构,通过绝缘保护结构将低压绕组和高压绕组之间分隔成低压绕组外径侧第一油道和高压绕组内径侧第一油道,所述的低压绕组和高压绕组的上端设有压板,所述的低压绕组和高压绕组的下端设有底板,所述的压板和底板用于固定所述的低压绕组和高压绕组;所述的绝缘保护结构为绝缘围板,所述的绝缘围板平行于所述的低压绕组和高压绕组的纵切面;所述的压板下表面与所述的绝缘围板相对的部位开有环状槽,所述的环状槽的槽宽为绝缘围板的两倍,槽深为1/4槽宽;所述的环状槽的槽底相对绝缘围板的最小爬距为82mm;所述的底板的上表面相对下表面的最小爬距为88mm;所述的高压绕组末端两匝绕组包有小角环。前述的环状槽的槽宽为 20mm,槽深为5mm,所述的绝缘围板宽度为10mm。
作为一种优化,前述的35kV电力变压器器身绝缘结构中,所述的小角环由N个扇形角环单元两两搭接而成,N为低压绕组和高压绕组的线圈撑条数的一半,所述的扇形角环单元两两搭接处的宽度至少为40mm。
作为一种优化,前述的35kV电力变压器器身绝缘结构中,所述的扇形角环单元两两搭接处的宽度为4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绝缘围板和在压板下面开设环装槽,并将环状槽的槽宽设置为20mm,槽深为5mm,同时将环状槽的槽底相对绝缘围板的最小爬距为82mm,底板的上表面相对下表面的最小爬距为88mm,在高压绕组末端两匝绕组设置小角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取消了大角环,方便了器身制做,省了制造成本。以 SZ11-20000/35为例,取消大角环可节省成本10×48=480元/台,根据容量大小不同,可节约300~800元/台不等;
(2)同时可以避免线圈辐向超差情况下角环不易插进的情况;
(3)本实用新型的小角环结构进一步简化,进一步降低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715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