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印刷有机废气用的活性炭吸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265546.0 | 申请日: | 2020-03-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371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奇;庞文静;邱唯一;柯强;王传花;赵敏;陈琼珍;李军;刘仁兰;贝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苍南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B01D53/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闲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15 | 代理人: | 万静 |
| 地址: | 325800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印刷 有机 废气 活性炭 吸附 装置 | ||
1.一种印刷有机废气用的活性炭吸附装置,包括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的底部设有用于通入印刷有机废气的废气进口,下部侧壁上开有用于通入热氮气的氮气进口,顶部开有用于排出净化气体的净化气出口和用于排出热脱附气体的脱附气体出口;
所述塔体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有初级过滤单元和深度吸附单元;所述深度吸附单元包括若干级间隔设置的活性炭吸附组件;每级活性炭吸附组件均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堆叠的冷凝层I、活性炭层和冷凝层II;所述冷凝层的内部设有用于流通冷凝水的通道,外部设有供气体穿过的过气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有机废气用的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层由一体化的双层网格状冷凝板构成,内部由众多的过水通道交错形成流通冷凝水的网格通路,外部因网格通路的交错设置形成众多供气体穿过冷凝层平面的过气孔;每层冷凝层均设有供冷凝水通入的进水口和供冷凝水流出的出水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有机废气用的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开设于冷凝层的两端或者两端角处;在各活性炭吸附组件之间以及各活性炭吸附组件的内部,上、下相邻的两层冷凝层之间设有用于连通冷凝层的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的进水口与下层冷凝层的出水口连通,连接通道的出水口与上层冷凝层的进水口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有机废气用的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道交错设置于塔体的两侧,并与塔体内壁相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有机废气用的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有活性炭吸附组件中,位于最底层的冷凝层的一端侧壁上开有冷凝水总进水口,另一端的上表面开有出水口;位于最顶层的冷凝层的一端侧壁上开有冷凝水总出水口,另一端的下表面开有进水口;其余冷凝层的进水口均位于冷凝层的下表面,出水口均位于冷凝层的上表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有机废气用的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吸附单元由四级等间距间隔设置的活性炭吸附组件构成,由下至上分别为第一级活性炭吸附组件、第二级活性炭吸附组件、第三级活性炭吸附组件和第四级活性炭吸附组件;
其中,第一级活性炭吸附组件和第二级活性炭吸附组件的活性炭层采用粒径为2~4mm之间的废弃物生物炭进行填充,第三级活性炭吸附组件和第四级活性炭吸附组件的活性炭层采用粒径为0.5~2mm之间的废弃物生物炭进行填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有机废气用的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过滤单元包括过滤棉层,过滤棉层的正下方开有排灰口;所述氮气进口位于初级过滤单元和深度吸附单元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有机废气用的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与各活性炭吸附组件相对应的位置处,所述塔体的侧壁上均开有更换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有机废气用的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的顶部安装有温度感应器,塔体的侧壁上从下至上依次安装有进气气体浓度感应器、中段气体浓度感应器和尾端气体浓度感应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苍南研究院,未经温州大学苍南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6554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焊枪的喷头结构
- 下一篇:一种水泥灌浆堵漏专用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