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监护型救护车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261893.6 | 申请日: | 2020-03-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751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 发明(设计)人: | 赵洪照;鲍银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凯福莱特种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G3/00 | 分类号: | A61G3/00 |
| 代理公司: | 宁波甬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8 | 代理人: | 俞鹏程 |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监护 救护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监护型救护车,车内布局紧凑平整,方便车内医护人员操作,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车体以及设置在车体内的救护仓,所述的车体一侧设有进出口以及与进出口相配的第一门组件,所述的救护仓后端设有第二进出口以及与第二进出口相配的尾门组件,所述的车体相对进出口的一侧设有组合医疗柜,所述的车体设有进出口的一侧设有第一乘坐结构,所述的救护仓前端设有第二乘坐结构,所述的救护仓中部设有上车担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监护型救护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救护车大多会放置各种急救设备,例如自动上车担架,氧气瓶,湿化瓶、控制装置以及监控设备,这些设备会大量占用车内空间,导致车内医护人员没有很好的操作空间,导致急救效率低,且各种设备需要特定的固定结构将其固定在车体,导致存在各种突起的边角,存在碰伤医护人员以及病人的可能,另外车体内氧气瓶等设施需要更换时,都需要操作人搬运笨重的氧气瓶在车内进行更换,在操作上十分费时费力且容易碰坏车内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监护型救护车,车内布局紧凑平整,方便车内医护人员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监护型救护车,包括车体以及设置在车体内的救护仓,所述的车体一侧设有第一进出口以及与进出口相配的第一门组件,所述的救护仓后端设有第二进出口以及与第二进出口相配的尾门组件,所述的车体相对第一进出口的一侧设有组合医疗柜,所述的车体设有第一进出口的一侧设有第一乘坐结构,所述的救护仓前端设有第二乘坐结构,所述的救护仓中部设有上车担架。
所述的组合医疗柜上部为显示控制区域并包括显示屏以及控制面板,所述的组合医疗柜下部为设备操作区域并包括氧气瓶连接部、湿化瓶、心脏复苏设备以及操作平台。
所述的救护仓与组合医疗柜抵触的侧壁设有开口朝外的凹槽以及与凹槽相配的第二门组件,所述的凹槽内设有用于固定氧气瓶的固定组件。
所述的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凹槽内壁且与氧气瓶底部相配的圆形槽,所述的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凹槽内壁且与氧气瓶侧壁抵触的卡扣件。
所述的卡扣件包括伸缩件以及设置在伸缩件上的卡环。
所述的凹槽内可拆卸连接有楼梯担架。
所述的凹槽槽底设有与组合医疗柜连通的通孔,还包括与氧气瓶连通的管路,所述的管路穿过所述的通孔。
所述的第二门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车体上的第二门板,所述的凹槽或车体上设有与第二门板抵触的密封条。
所述的第一乘坐结构和第二乘坐结构均为折叠座椅。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监护型救护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在救护仓中部设置上车担架,方便上车担架的进出,且在两侧空余了空间,方便了医护人员操作,并能避免拥挤,且在相对进出口的一侧设有组合医疗柜,另一侧设置第一乘坐结构,能使在第一乘坐结构区域的人员能直观的观察到,并可以将组合医疗柜上器械直接连接在上车担架上的患者,方便快捷,并避免了医护人员与组合医疗柜上器械碰撞等,所述的救护仓前端设有第二乘坐结构,该区域靠近患者头部,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抢救等工作,另外将设备以及操作显示面板设置在同一侧并形成柜体结构,使内部空间平整并方便车内医护人员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监护型救护车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监护型救护车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监护型救护车的结构示意图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凯福莱特种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凯福莱特种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618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