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检测系统及其液滴生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59446.7 | 申请日: | 2020-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229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黄章发;张永才;夏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领航基因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高勇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系统 及其 生成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检测系统及其液滴生成装置,液滴生成装置包括芯片、设置在所述芯片上的进样杯和储油杯,还包括用于放置所述芯片的壳体以及可压紧密封所述储油杯的压紧组件,所述壳体内部形成压力工作腔,所述压力工作腔可为所述进样杯提供压力,且所述压紧组件可移动至与所述储油杯分离。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液滴生成装置,通过所述壳体的设置,所述壳体内形成压力工作腔,通过施加压力的方式进行液滴生成;通过所述压紧组件的设置,使得所述储油杯处进行密封,所述进样杯内加入反应体系,在压力的作用下,可快速形成大量液滴,通过调节所述储油杯内的油相含量及压力增加速度,可调节液滴生成速度,可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量均一、稳定的液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芯片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滴生成装置。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液滴生成装置的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生物芯片检测过程中,自1985年至今,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历经3代技术的发展。第一代PCR分析只可对PCR产物进行定性研究,除了无法实现靶基因的定量检测外,且存在操作繁琐、交叉污染风险大等不足。第二代PCR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通过对荧光探针标记的靶基因荧光信号进行实时采集,最终确定靶基因的拷贝数或基因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极大程度上拓展了PCR技术在整个生命科学的研究与应用,但该方法的绝对定量分析结果最终依赖于Ct值和标准曲线,只能进行相对定量。而且,在检测低拷贝靶基因分子或模板浓度差异细微的条件下,其灵敏度和精确度方面都不能达到实际需求。随着市场及临床需求日益迫切,加上微流控等技术和工艺的成熟,第三代PCR分析技术即数字PCR应运而生,并逐渐成熟。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Biorad的数字PCR系统,在该系统中,用户将生成的液滴用移液器移至PCR反应试管中,然后将试管放入PCR热循环仪中进行PCR反应,待反应完毕后用户将PCR tube取出放入液滴荧光检测仪中进行液滴荧光的检测。其检测的原理是将液滴和油打入一个毛细管中,液滴单个的通过检测位置,仪器对液滴有无荧光进行读取。这样的系统有以下几个缺点:
1)用户需要在PCR完毕后进行人工的操作才能进行下一步荧光检测;
2)这对于微滴反应体系来说易发生液滴融合、损失等不良影响,可能会进一步影响结果的精确度;
3)对液滴荧光检测只能进行定量的荧光检测,没法检测液滴的大小,如果上游生成的液滴大小不均一或样品间液滴大小差异较大,会影响最后定量的准确性;
4)样品不可保存和重复检测。
而对于某公司的NaicaTM数字PCR系统使用压力源进行液滴生成,将样本加在液滴芯片的进口端,出口端进行密封;当将液滴芯片放置密闭的腔体中,随着压力的平稳增加在利用压力的变化来促进微滴的生成,整体过程可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升压阶段、保压阶段、泄压阶段;
这样的系统存在着以下的缺点;
1、由于出口端处于封闭状态,在最后的泄压阶段必然会使生成微滴与固定相(油相)往进口端移动;
2、如果泄压速度过快,则必然会促使液滴的快速破碎与损失,无法进行后期的分析,如果过慢则会延长整体的系统时间;
因此,如何节约液滴生成装置的液滴形成时间,避免回流移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滴生成装置,该液滴生成装置能够有效提高液滴生成速度,有效降低回流现象发生。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液滴生成装置的检测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领航基因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未经领航基因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594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层式垃圾桶
- 下一篇:手术台上使用的理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