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震型建筑桩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58811.2 | 申请日: | 2020-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010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黄玉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玉芳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E02D5/72;E02D31/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和氏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90 | 代理人: | 李晓星 |
地址: | 51802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震 建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震型建筑桩,包括安装座和底部加固单元、内加固单元、斜插钢杆和外加固单元;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为圆形钢圈结构,且安装座内部侧面阵列有三个固定杆;底部加固单元:所述底部加固单元包含转动杆、转动轴、套管和螺旋扇叶,每个固定杆的中间设有套管,每个套管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每个转动轴的顶端设有转动杆,每个套管下方的转动轴的侧面设有螺旋扇叶;内加固单元:所述内加固单元包含内钢圈和内竖钢杆,所述安装座的侧面阵列有内竖钢杆,本抗震型建筑桩,在地震时,不但不容易断裂,可以防止左右摇晃脱离土层,而且抓地力强,可靠性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震型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震型建筑桩。
背景技术
桩基础是一种承载能力高、适用范围广、历史久远的基础形式,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桩基的类型、工艺、设计理论、计算方法和应用范围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港口、桥梁等工程中;
桩基础是通过承台把若干根桩的顶部联结成整体,共同承受动静荷载的一种深基础,而桩是设置于土中的竖直或倾斜的基础构件,其作用在于穿越软弱的高压缩性土层或水,将桩所承受的荷载传递到更硬、更密实或压缩性较小的地基持力层上,我们通常将桩基础中的桩称为基桩;
建筑桩一般都采用混泥土浇注而成,然而现有的建筑普遍为圆柱状,这种形状在发生地震时,容易断裂,而且容易左右晃动,并且抓地力不强,在地震时,可靠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抗震型建筑桩,在地震时,不但不容易断裂,可以防止左右摇晃脱离土层,而且抓地力强,可靠性高,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震型建筑桩,包括安装座和底部加固单元、内加固单元、斜插钢杆和外加固单元;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为圆形钢圈结构,且安装座内部侧面阵列有三个固定杆;
底部加固单元:所述底部加固单元包含转动杆、转动轴、套管和螺旋扇叶,每个固定杆的中间设有套管,每个套管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每个转动轴的顶端设有转动杆,每个套管下方的转动轴的侧面设有螺旋扇叶;
内加固单元:所述内加固单元包含内钢圈和内竖钢杆,所述安装座的侧面阵列有内竖钢杆,所述内竖钢杆的侧面阵列有内钢圈,且内竖钢杆与内钢圈之间焊接;
斜插钢杆:所述内钢圈与内竖钢杆的交叉处与斜插钢杆的一端焊接,且每个斜插钢杆在每个内钢圈与内竖钢杆的交叉处对应设置;
外加固单元:所述外加固单元包含外钢圈和外竖钢杆,所述外加固单元设在内加固单元的外侧,每个斜插钢杆的侧面与外竖钢杆焊接,且外竖钢杆与内竖钢杆平行,所述外竖钢杆的侧面阵列有外钢圈,且外钢圈的侧面与外竖钢杆的侧面和斜插钢杆的侧面焊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顶钢网,所述顶钢网设置在内加固单元和外加固单元的顶部,且内竖钢杆和外竖钢杆的侧面与顶钢网的侧面焊接,顶钢网使内竖钢杆和外竖钢杆之间连接更加牢固。
进一步的,还包括加固锥杆,所述加固锥杆的侧面顶部与顶钢网的侧面焊接,且加固锥杆在顶钢网的底部阵列,所述加固锥杆与内竖钢杆平行,加固锥杆的作用主要是起辅助固定作用,防止在地震时左右晃动脱离底面。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和底部加固单元、内加固单元、斜插钢杆和外加固单元的表面均匀涂抹有防锈漆,防锈漆的作用主要是保护和部件,防止生锈。
进一步的,所述外加固单元的内部浇注有水泥,且水泥将安装座和内加固单元包裹在内部,采用传统的水泥浇筑,安全可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抗震型建筑桩,具有以下好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玉芳,未经黄玉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588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表演用碳纤维自行车
- 下一篇:一种可折叠式的房车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