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千斤顶顶撑法张弦梁式支撑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256550.0 | 申请日: | 2020-03-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011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刘宁波;黄成伟;别亚威;杨清印;李送根;胡永波;陈丹;蔡浩慧;陈东风;刘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梅辰 |
| 地址: | 43004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千斤 顶顶 撑法张弦梁式 支撑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千斤顶顶撑法张弦梁式支撑结构。所述支撑主梁的侧部设置有多组沿支撑主梁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顶撑结构;所述顶撑结构为一端固定在支撑主梁侧部、另一端可沿垂直支撑主梁长度方向伸缩的悬挑结构,所述顶撑结构远离支撑主梁的一端连接有张拉索;所述张拉索沿支撑主梁长度方向布置,两端分别固定在支撑主梁侧部,且索体连接于顶撑结构远离支撑主梁一端并通过顶撑结构实现张拉锁紧或是松弛。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操作施工极为方便,且使用的材料也价廉易得,大幅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和适用范围,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千斤顶顶撑法张弦梁式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张弦梁,是由上弦的刚性构件(Beam)和高强度的张拉索/杆(String),再通过若干个撑杆(Strut)连接而组成的刚柔混合结构,利用形变和预张力抵抗外部荷载。而在建筑领域,为了解决大型深基坑的围护支护或挡土支档结构中钢围檩跨中变形较大、水平距离支护短等问题,常规方法是增大钢梁尺寸、增设跨中横撑、斜角撑或锚杆等,但又会出现占用较大内侧空间、耗费钢材等问题,且设锚杆对于水中围堰的适用性较差。
针对以上问题,有人提出了类似于张弦梁的围檩或支撑系统,例如专利号为“CN201310078649.0”的名为“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的中国发明专利,该专利保护的预应力梁包括一个紧贴围檩的下弦梁,下弦梁上设置有腹杆,腹杆伸向基坑内侧,腹杆顶部设置有钢绞线,钢绞线的两端与下弦梁的两端连接,钢绞线与下弦梁形成一个闭合的结构;下弦梁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张拉钢绞线的张拉装置;下弦梁为H型钢或H型钢与钢筋混凝土组合梁;腹杆为H型钢或H型钢与钢筋混凝土组合梁;腹杆顶部设置使钢绞线滑动过渡的滑动槽,滑动槽呈弯曲的弧形,钢绞线穿过滑动槽,在竖直方向上,滑动槽分为多层,层与层之间设置有隔板;腹杆腰部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将腹杆相互连接;预应力梁连接有竖向的立柱。通过张拉钢绞线实现对预应力梁的刚度进行调整,该发明的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具有刚度大、跨度大、变形小、施工方便、可回收重复使用等优点,达到了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但该发明涉及的预应力结构仍然存在一些缺陷:
1、空间狭窄,可容穿越的钢绞线数量有限,导致所能提高的平衡力有限,导致张弦梁(或鱼腹梁)的最大跨度不大;
2、当采用多根钢绞线时,对于其端头的张拉和锚固设置较为复杂,不便于施工;
3、钢绞线对拐角处的弯曲半径有一定要求,故现有技术一般将多个对撑进行组合,使钢绞线的线型为平顺的曲线,以满足钢绞线线形要求,但这样增加了该结构的复杂性和自重,不利于施工,且悬臂状态下的结构存在向下倾覆的风险;
4、钢绞线张拉时,与拐角处多以相互摩擦方式发生相对位移,增加了钢绞线断丝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千斤顶顶撑法张弦梁式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千斤顶顶撑法张弦梁式支撑结构,包括支撑主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梁的侧部设置有多组沿支撑主梁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顶撑结构;所述顶撑结构为一端固定在支撑主梁侧部、另一端可沿垂直支撑主梁长度方向伸缩的悬挑结构,所述顶撑结构远离支撑主梁的一端连接有张拉索;所述张拉索沿支撑主梁长度方向布置,两端分别固定在支撑主梁侧部,且索体连接于顶撑结构远离支撑主梁一端并通过顶撑结构实现张拉锁紧或是松弛。
进一步的所述顶撑结构包括垂直支撑主梁长度方向布置的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壳体固定在支撑主梁的侧部,顶推端设置有顶撑内筒;所述钢绞线连接于顶撑内筒远离支撑主梁的一端。
进一步的还包括顶撑外筒;所述顶撑外筒为固定在支撑主梁侧部的筒状结构;所述千斤顶位于顶撑外筒内部;所述顶撑内筒可沿垂直支撑主梁长度方向移动地套设于顶撑外筒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565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