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农田水利用水渠修整加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256091.6 | 申请日: | 2020-03-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734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韩婧;李天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婧 |
| 主分类号: | E02B13/00 | 分类号: | E02B13/00;E02B5/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47500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田水利 水渠 修整 加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农田水利用水渠修整加固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表面安装有伸缩机构,且伸缩机构的内部包括有第一基座,所述第一基座固定在底板的顶端,且第一基座的表面固定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内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且第一螺纹杆的另一端固定有握把,所述握把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螺纹杆,且第二螺纹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基座,且第二基座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一活动板。本实用新型中,在伸缩机构的作用下,通过转动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使得延长第一套管与把手之间的距离和第二套管与把手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底板与第一活动板之间的角度能够调整,达到该装置满足不同水渠进行加固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农田水利用水渠修整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农田水利是以农业增产为目的的水利工程措施,即通过兴建和运用各种水利工程措施,调节、改善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提高抵御天灾的能力,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使之有利于农作物的生产。在农田水利的应用中,会大幅度的利用到水渠进行灌溉和排水工作,因此对于水渠的修整和加固措施会被给予较多的使用。
现有的农田水利用水渠修整加固装置基本为固定式的,因水渠内壁呈一定的坡度,导致现有的农田水利用水渠修整加固装置无法根据不同的水渠,而调整其角度,导致无法满足多元化需求,且没有安装稳定机构,导致该装置无法有效的对水渠进行加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农田水利用水渠修整加固装置,以达到能根据不同水渠的内壁坡度来调整其角度,达到该装置与水渠内壁相贴合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农田水利用水渠修整加固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表面安装有伸缩机构,且伸缩机构的内部包括有第一基座,所述第一基座固定在底板的顶端,且第一基座的表面固定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内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且第一螺纹杆的另一端固定有握把,所述握把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螺纹杆,且第二螺纹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基座,且第二基座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一活动板与底板为转动连接,且底板的表面安装有稳定机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基座与第一套管为转动连接,其第一套管与第一螺纹杆为螺纹连接,且第一套管通过第一螺纹杆与握把之间构成伸缩结构,所述第二螺纹杆与第二套管为螺纹连接,其第二套管与第二基座为转动连接,且第二套管通过第二螺纹杆与握把之间构成伸缩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稳定机构的内部包括有第一底座,且第一底座固定在底板的底端,所述第一底座的表面固定有通管,且通管的内部固定有活动杆,且活动杆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固定在第一活动板的表面,所述通管的表面开设有卡槽,且卡槽的内部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底端固定有弹簧,且弹簧的底端连接有凹槽,所述凹槽开设在活动杆的表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底座与通管为转动连接,且通管与活动杆为活动套接,所述活动杆与第二底座为转动连接,所述卡槽与卡块为卡合连接,且卡块通过弹簧与凹槽之间构成弹性伸缩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活动板的表面安装有衔接机构,且衔接机构的内部包括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开设在第一活动板的表面,且矩形槽的内部固定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另一端固定有挡板,所述第一活动板的表面开设有通槽,且通槽的内部固定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活动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矩形槽与连接块为卡合连接,所述通槽与滑块为卡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婧,未经韩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560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