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硫化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51690.9 | 申请日: | 2020-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213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梅军;沈太贵;郭秀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宏利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5/02 | 分类号: | B29C35/02;B29C33/24 |
代理公司: | 杭州永曙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80 | 代理人: | 商旭东 |
地址: | 3142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硫化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硫化模具,包括底座、下端连接在底座上的竖滑柱、套设在竖滑柱上的动挤压板、固定在竖滑柱上端的定挤压板和驱动动挤压板升降的液压缸,动挤压板的左右两端各连接有一个悬挂板,悬挂板上穿设有上模悬挂杆和中模悬挂杆,所述上模悬挂杆的上端连接有上模悬挂杆部悬挂块、下端连接有上模连接板,中模悬挂杆的上端连接有中模悬挂杆部悬挂块、下端连接有中模连接板。本实用新型挤压能够使得橡胶模具的中模同上模脱开的固定平稳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硫化模具动挤压板固定平稳性差且不能够在动定挤压板分开时将中模同上模分开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橡胶部件加工用硫化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硫化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上的橡胶部件同其它设备上的橡胶部件一样是通过将橡胶模具配合硫化模具进行加工而制作出来的。其中硫化模具包括底座、下端连接在底座上的若干竖滑柱、套设在滑柱上的动挤压板、固接在竖滑柱上端的定挤压板和驱动动挤压板升降的液压缸,动挤压板位于底座和定挤压板之间,液压缸设置在所述底座和动挤压板之间。橡胶模具如专利号为201910431106.X的专利文件中公开的那样,包括芯模(又称中模)以及相对设置的上模和下模,所述芯模设置在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之间;所述上模、所述下模与所述芯模共同形成硫化腔室。橡胶模具中的中模会穿到上模内。进行橡胶产品制作时,将橡胶模具搁置在动挤压板上,然后液压缸驱动动挤压板上升从而配合定挤压板夹持住橡胶模具。硫化好后则分开动定挤压板而将橡胶模具取出,在人工使上模、中模和下模分开。现有人工分开的方式存在以下不足:上模和下模虽然能够轻松地分开,然而中模需要将上模保持水平的方式抬起时才能依靠自重脱出,通过人工抬起上模而使得中模脱下的方式不但费力、而且一旦上抬上模时产生倾斜的角度超出范围则中模会不能够脱出;另外也会偶尔产生就是平台中模中模也不给脱下的现象,此时则只能够通过敲击上模产生振动而使得中模脱出,该方式则不但费力而且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能够使得橡胶模具的中模同上模脱开的硫化模具,解决了现有的硫化模具不能够在动定挤压板分开时将中模同上模分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旨在第一个目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一种不会产生中模不能够同上模脱开现象的一种硫化模具,解决了现有的橡胶模产生中模不能够同上模脱开时需要通过人工敲击进行脱开所存在的费力的问题。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一种硫化模具,包括底座、下端连接在底座上的若干竖滑柱、套设在滑柱上的动挤压板、固接在竖滑柱上端的定挤压板和驱动动挤压板升降的液压缸,所述动挤压板位于底座和定挤压板之间,所述液压缸设置在所述底座和动挤压板之间,所述动挤压板的左右两端各连接有一个悬挂板,所述悬挂板上穿设有上模悬挂杆和中模悬挂杆,所述上模悬挂杆的上端连接有上模悬挂杆部悬挂块、下端连接有上模连接板,上模悬挂杆通过所述上模悬挂杆部悬挂块悬挂在所述悬挂板上,所述中模悬挂杆的上端连接有中模悬挂杆部悬挂块、下端连接有中模连接板,中模悬挂杆通过所述中模悬挂杆部悬挂块悬挂在所述悬挂板上;上模悬挂杆通过所述上模悬挂杆部悬挂块悬挂在所述悬挂板上且中模悬挂杆通过所述中模悬挂杆部悬挂块悬挂在所述悬挂板上时,连接在所述上模连接板上的上模同连接在所述中模连接板上的中模沿上下方向分开。使用时,上模同上模固定座连接在一起,中模同中模连接板连接在一起,下模搁置在动挤压板上,此时上模、中模和下模之间为处于分开且对齐的状态。合模时,液压杆驱动动夹持板上升,动夹持板托起下模合拢到中模上并驱动中模上升(中模悬挂杆向上移动产生避让)、中模插入上模内并驱动上模上升(上模悬挂杆产生避让),最后上模移动到同定夹持板抵接在一起从而完成合模。分模时液压缸驱动动夹持板下降,在重力的作用下上、中和下模都下降,当下降到上模悬挂杆部悬挂块抵接在悬挂板上表面上时上模停止下降、下降到中模悬挂杆部悬挂块抵接在悬挂板上表面上时中模停止下降,从而实现依靠自重在硫化模具分开时橡胶模具主动分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宏利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宏利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516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