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合W火焰锅炉的多煤种适应型燃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47919.1 | 申请日: | 2020-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390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房凡;严万军;张伟;陈煜;张朋飞;马翔;吴庆龙;白鹏;严响林;周虹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西热锅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7/02 | 分类号: | F23C7/02;F23L9/00;F23D1/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陈翠兰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合 火焰 锅炉 多煤种 适应 燃烧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一种适合W火焰锅炉的多煤种适应型燃烧系统,拓宽W火焰锅炉的煤种适应性,有效控制燃烧产生的NOx、提高锅炉燃烧效率、防止锅炉炉膛结焦,同时具备宽比例燃用烟煤的能力。所述系统包括分别与W火焰锅炉的二次风风箱联通的下射二次风喷口、下倾二次风喷口和燃尽风喷口;下射二次风喷口垂直设置在W火焰锅炉的拱上,位于燃烧器的主煤粉喷口侧后方;下倾二次风喷口倾斜设置在W火焰锅炉下炉膛的前后墙下部;燃尽风喷口水平设置在W火焰锅炉上炉膛的前后墙喉口上部,并可上下摆动。二次风在全炉膛形成多点和分级给入,引射高温烟气促进煤粉着火,增加煤粉气流下射深度,抑制煤粉在整个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煤火电机组节能减排技术领域,涉及一种W火焰锅炉的燃烧技术,具体为一种适合W火焰锅炉的多煤种适应型燃烧系统。
背景技术
W火焰锅炉是我国燃用低挥发分煤种的主要炉型。由于燃用低挥发分煤, W火焰锅炉炉膛容积通常设计较小,炉膛中心温度高,使得其燃烧产生的NOx 浓度远高于其他炉型锅炉,且锅炉燃烧效率相对较低。
随着交通的不断便利,以及海外煤炭市场的打通,使现有之前依赖W火焰锅炉的地区的电厂可以购买到价格更低的烟煤。因此日益严峻的煤炭市场形势对W火焰锅炉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须要煤种的适应范围,以此控制电厂的燃料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W火焰锅炉的多煤种适应型燃烧系统,拓宽W火焰锅炉的煤种适应性,有效控制燃烧产生的NOx、提高锅炉燃烧效率、防止锅炉炉膛结焦,同时具备宽比例燃用烟煤的能力。
一种适合W火焰锅炉的多煤种适应型燃烧系统,包括分别与W火焰锅炉的二次风风箱联通的下射二次风喷口、下倾二次风喷口和燃尽风喷口;
下射二次风喷口垂直设置在W火焰锅炉的拱上,位于燃烧器的主煤粉喷口侧后方;下倾二次风喷口倾斜设置在W火焰锅炉下炉膛的前后墙下部;燃尽风喷口水平设置在W火焰锅炉上炉膛的前后墙喉口上部。
优选的,下射二次风喷口、下倾二次风喷口和燃尽风喷口均设置有若干个,在各自设置位置处沿炉膛宽度方向呈均匀分布。
进一步,所述的燃烧器包括浓淡分离器和连接在浓淡分离器后的主煤粉喷口和乏气喷口,乏气喷口布置于若干下射二次风喷口的其中一个内。
优选的,下倾二次风喷口与W火焰锅炉下炉膛的前后墙的夹角为45°到75°。
优选的,燃尽风喷口采用上下摆动的结构形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合W火焰锅炉的多煤种适应型燃烧系统,通过合理布置二次风等手段,拓宽W火焰锅炉的煤种适应性,有效控制燃烧产生的 NOx、提高锅炉燃烧效率、防止锅炉炉膛结焦,同时具备宽比例燃用烟煤的能力;适用于有进行改造需求的或新建的需要燃用不同挥发分煤种的W火焰锅炉。在W火焰锅炉上使用,效果优异,成熟可靠,改造投资与风险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例中所述燃烧系统的作用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例中所述燃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例中所述的W火焰锅炉燃烧器炉拱处的俯视图。
图中,W火焰锅炉1、炉拱2、下射二次风喷口3、下倾二次风喷口4、燃尽风喷口5、燃烧器6、主煤粉喷口7、乏气喷口8、下射二次风①、下倾二次风②、燃尽风③。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及其功能,以下结合图1、图 2和图3对本实用新型提出具体结构、实施方式、特征及其功能,详细说明如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西热锅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西热锅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479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电磁防碰撞装置
- 下一篇:一种挥手呼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