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夹持装置和机床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47853.6 | 申请日: | 2020-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890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赵健英;黄志怀;李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5/00 | 分类号: | B23B5/00;B23B25/06;B23Q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汪海屏;王淑梅 |
地址: | 110027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持 装置 机床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夹持装置和机床。夹持装置设于机床上,包括:夹持组件,适于夹持待加工部件;定位组件,包括驱动部和定位部;其中,驱动部驱动定位部沿第一方向正向移动,以使得定位部止挡待加工部件,驱动部驱动定位部沿第一方向反向移动,以使得定位部避让待加工部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装置和机床能够提高待加工部件的加工效率和加工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削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夹持装置和机床。
背景技术
对于例如悬臂式掘进机截割部伸缩臂的缸筒一类的筒状车削加工件,其主要采用数控车床对其外圆、端面和内孔进行车削加工。
相关技术中的其中一项不足是,此类筒状车削加工件在车削时装夹不便,加工的效率和效果不够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床。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夹持装置,设于机床上,包括:夹持组件,适于夹持待加工部件;定位组件,包括驱动部和定位部;其中,驱动部驱动定位部沿第一方向正向移动,以使得定位部止挡待加工部件,驱动部驱动定位部沿第一方向反向移动,以使得定位部避让待加工部件。
本实施例的夹持装置结构简单、维修方便、自动化程度高,其通过定位组件提高了装夹的定位精度,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相比于相关技术中二次装夹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的夹持装置仅通过一次装夹,即可完成对待加工部件的加工。因此,本实施例的夹持装置既不需要额外的夹持设备和不同的卡爪装置,也不存在因二次装夹而导致的费工、费时和精度无保证问题。其不仅自动化程度高,并且加工效率和效果更佳。
另外,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沿第二方向与第一夹持部相对设置,并与第一夹持部共同限定出适于容纳待加工部件的空间;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互垂直。
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相互配合能够保证加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提高待加工部件的加工精度。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夹持方向与定位部的移动方向相互垂直,可使得夹持组件能够在轴向和径向上均保证夹持的稳定性,并保证加工部件夹持位置的准确程度。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夹持装置还包括:支撑部,设于驱动部和机床之间;其中,驱动部通过支撑部与机床连接。
支撑部的设置能够保证定位部在行走移动时的稳定性,保证其对待加工部件定位时的定位准确程度。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夹持装置还包括:连接部,设于驱动部和定位部之间;其中,驱动部通过连接部,带动定位部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
连接部的设置可进一步保证定位部在行走移动时的稳定性,保证其对待加工部件定位时的定位准确程度。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连接部包括:连接板;连接杆,设于连接板上,并与驱动部和定位部分别连接。
本实施例将连接杆设于连接板上,以保证连接杆工作之时的稳定程度。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夹持装置还包括:滑槽,设于定位部上;其中,连接杆伸入滑槽,以与定位部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滑槽的设置,可使得定位部沿着连接杆稳定移动,以保证定位精确程度。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驱动部为以下之一:气缸驱动部、油缸驱动部、电动马达驱动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478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厂用智能吸尘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油品添加剂投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