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维码支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47747.8 | 申请日: | 202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551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楼菊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咏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32 | 分类号: | G06Q20/32;G07G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张铁兰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稻香路9号***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维码 支付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维码支付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二维码支付装置,包括固定框体、固定安装在固定框体后侧下端的底部功能座、安装在底部功能座内部的无线接收模块。本实用新型的二维码支付装置通过在固定框体后侧固定内置无线接收模块、支付信息音频播放装置和锂电池的底部功能座,在固定框体内部活动连接有表面印刷二维支付码的翻转展示板,在底部功能座两侧壁上弹性连接表面设有侧向固定夹杆和侧向活动夹杆的外部调节盖,整个支付装置的结构可调,摆放位置也更加多样,大大提升整个二维码支付装置的适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维码支付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二维码支付装置。
背景技术
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常见的二维码为QRCode,QR全称QuickResponse,是一个近几年来移动设备上超流行的一种编码方式,它比传统的BarCode条形码能存更多的信息,也能表示更多的数据类型。二维条码/二维码 (2-dimensionalbarcode)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图形;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它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点。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基于二维码的支付平台收到越来越多人们的欢迎,因此二维码支付也越来越普遍,但是目前的二维码支付装置大多结构固定,摆放位置、适用环境和使用方式都十分局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二维码支付装置,解决目前的二维码支付装置大多结构固定,摆放位置、适用环境和使用方式都十分局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二维码支付装置,包括固定框体、固定安装在固定框体后侧下端的底部功能座、安装在底部功能座内部的无线接收模块、由无线接收模块控制的支付信息音频播放装置和用于给底部功能座内部电控设备供电的锂电池,所述的固定框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印刷二维支付码的翻转展示板,所述的翻转展示板上、下端中心位置具有向外凸起的一体结构中空连接管,所述的固定框体内顶面和内底面中心位置开设有与中空连接管相配合的侧向装配盲孔,所述的翻转展示板通过中空连接管插入对应位置侧向装配盲孔内部和固定框体活动连接,所述的底部功能座两侧面上弹性连接有翻转夹持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底部功能座两侧壁上开设有多边形结构侧向限位卡槽和位于侧向限位卡槽外围的环形调节槽,所述的环形调节槽内部插接有内部调节环,所述的内部调节环和翻转夹持机构之间通过拉簧弹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翻转夹持机构包括位于底部功能座外侧的外部调节盖、固定在外部调节盖内侧面上的内部限位块、固定在外部调节盖外侧面上的侧向固定夹杆和活动连接在外部调节盖外侧面上的侧向活动夹杆,所述的外部调节盖外侧面上开设有内置装配轴的外侧控制槽,所述的装配轴外侧面上套接有弹性扭簧。
进一步地,所述的侧向固定夹杆和侧向活动夹杆外侧面上开设有侧向卡接槽,所述弹性扭簧的侧向扭臂通过插入侧向卡接槽内部和侧向固定夹杆和侧向活动夹杆卡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部调节盖外侧面上开设有内置导向装配环的导向装配槽,所述的侧向活动夹杆和导向装配环为一体固定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底部功能座外侧面上开设有内置弧形限位板的侧向装卸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二维码支付装置通过在固定框体后侧固定内置无线接收模块、支付信息音频播放装置和锂电池的底部功能座,在固定框体内部活动连接有表面印刷二维支付码的翻转展示板,在底部功能座两侧壁上弹性连接表面设有侧向固定夹杆和侧向活动夹杆的外部调节盖,整个支付装置的结构可调,摆放位置也更加多样,大大提升整个二维码支付装置的适用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咏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咏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477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售票机取票及找零口机构
- 下一篇:一种数控系统无线电信号传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