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油聚氯乙烯护套屏蔽软电缆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240830.2 | 申请日: | 2020-03-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555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 发明(设计)人: | 崔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上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7/18 | 分类号: | H01B7/18;H01B7/282;H01B7/28;H01B7/29;H01B7/17;H01B7/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氯乙烯 护套 屏蔽 电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耐油聚氯乙烯护套屏蔽软电缆,包括第一护套、隔板、第二护套和铁氟龙网层。该耐油聚氯乙烯护套屏蔽软电缆,第一护套外壁均匀覆盖有纳米涂层,纳米涂层由丁基胶为成膜剂,且混入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的乙烯基类树脂而形成的耐油性薄膜,顶板的内壁曲面与隔板的顶端固定连接,且隔板的尾端与中心板的外壁曲面固定连接,中心板的内壁开设有空腔,且中心板的内壁曲面与中心增强件的外壁曲面互相卡接,隔板的两侧均覆盖有银龙带,且银龙带对称粘贴在三组隔板的两侧,因为第二油膏内有三组隔板,隔板又将缆体都分开,所以缆体与缆体之间互相不接触,从而实现了给缆体增强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领域,具体为一种耐油聚氯乙烯护套屏蔽软电缆。
背景技术
在现在生活中,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军事设施等都与电缆息息相关,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绞合而成的,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且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因此保护电缆的稳定工作成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但是人们目前所使用的耐油聚氯乙烯护套屏蔽软电缆存在着使用寿命低和稳定性差的问题。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耐油聚氯乙烯护套屏蔽软电缆。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油聚氯乙烯护套屏蔽软电缆,解决了电缆存在着使用寿命低和稳定性差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耐油聚氯乙烯护套屏蔽软电缆,包括第一护套、隔板、第二护套和铁氟龙网层,所述第一护套为圆柱体中空结构,且第一护套由高密度耐磨材料填充组成,所述第一护套外壁均匀覆盖有纳米涂层,所述纳米涂层由丁基胶为成膜剂,且混入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的乙烯基类树脂而形成的耐油性薄膜,所述第一护套的内壁与铁氟龙网层固定连接,且铁氟龙网层的非粘合面与顶板外壁曲面抵触。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的内壁曲面与隔板的顶端固定连接,且隔板的尾端与中心板的外壁曲面固定连接,所述中心板的内壁开设有空腔,且中心板的内壁曲面与中心增强件的外壁曲面互相卡接,所述隔板的两侧均覆盖有银龙带,且银龙带对称粘贴在三组隔板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护套开设的空腔内填充有第二油膏,且第二油膏包裹在隔板和第二护套的四周,所述第二护套的外壁与抗酸膜接触,且抗酸膜缠绕在第二护套的四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护套的内壁均匀覆盖有包带,且包带的表面与铜制保护网的外壁抵触,所述铜制保护网的内壁包裹有缆体,且缆体的外壁与铜制保护网的内壁中间均填充有第一油膏。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护套由隔板分割为三组,且三组第二护套内均包裹有三组缆体,所述缆体之间互相缠绕,且三组缆体之间均填充有第一油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该实用新型,第一护套开设的空腔内填充有第二油膏,且第二油膏包裹在隔板和第二护套的四周,第二护套的外壁与抗酸膜接触,且抗酸膜缠绕在第二护套的四周,第二油膏可以保护隔板不会产生位置移动,实现了给隔板位置固定的功能,第一护套可以外壁的有效地防止油渍的入侵,同时第一护套的内壁由于贴覆铁氟龙网层,在高温的环境下可以保护缆体不会因受热而损坏,提高了缆体的使用寿命。
2、该实用新型,中心板的内壁开设有空腔,且中心板的内壁曲面与中心增强件的外壁曲面互相卡接,隔板的两侧均覆盖有银龙带,且银龙带对称粘贴在三组隔板的两侧,因为第二油膏内有三组隔板,隔板又将缆体都分开,所以缆体与缆体之间互相不接触,从而实现了给缆体增强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上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上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408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