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普外科术后伤口隔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40063.5 | 申请日: | 202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669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傅天彦;江莉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0 | 分类号: | A61F5/00;A61M25/02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0 | 代理人: | 牛林涛 |
地址: | 650032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科 术后 伤口 隔离 装置 | ||
普外科术后伤口隔离装置,包括固定带、隔离杆、伸缩杆、连接杆和隔离带;所述的伸缩杆有两根,两根伸缩杆间设置有隔离杆,隔离杆有互相平行的三根,隔离杆与伸缩杆相互垂直;所述的两根伸缩杆的顶端通过连接杆连接,连接杆中间为半圆弧形,半圆弧内设置有放射状橡胶条;半圆弧形使连接杆与人体配合后有半圆孔,用于放置引流管;所述的隔离杆上覆盖有长方形隔离带,隔离带的一端与中间圆弧形连接杆固定连接,隔离带的另一侧通过魔术贴与直线形连接杆连接,方便打开隔离带处理伤口;所述的两根伸缩杆分别连接有固定带,固定带用于固定该装置。该装置对伤口隔离,不触碰到伤口,不会对伤口造成伤害,能观察伤口状况,方便放置引流管,能调节大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普外科术后伤口隔离装置。
背景技术
普外科即普通外科,是以手术为主要方法治疗肝脏、胆道、胰腺、胃肠、肛肠、血管疾病、甲状腺和乳房的肿瘤及外伤等其它疾病的临床学科,有些医院的肛肠科、烧伤整形科、血管外科、小儿外科、移植外科、营养科等是由普外科分出后设置发展起来的,创伤修复、烧伤冷伤、电损伤、动物咬伤、外科感染为最常见的普外科疾病,术后需要对伤口进行隔离措施,防止伤口感染,导致伤口恶化的发生;手术后需要对伤口处理,需要对伤口进行包扎处理,需要密切关注伤口的恢复状况,有没有感染等,对伤口擦涂消炎药物等,而手术后要防止衣物等物品触碰到伤口,而医生常采用包扎方式隔离伤口,但长时间包扎不利于伤口的恢复,现有的伤口隔离装置都与伤口接触,不利于伤口恢复,会对伤口造成二次伤害,而且不能观察伤口状况,不方便对伤口擦涂药物,不方便放置引流管,不能调节大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普外科术后伤口隔离装置,该装置对伤口隔离,不触碰到伤口,不会对伤口造成伤害,而且该装置能实时观察伤口状况,方便对伤口擦涂药物等对伤口作出消炎护理处理,方便放置引流管,能根据手术伤口调节隔离装置的大小。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普外科术后伤口隔离装置,包括固定带、隔离杆、伸缩杆、连接杆和隔离带;所述的伸缩杆有两根,两根伸缩杆间设置有隔离杆,隔离杆有互相平行的三根,隔离杆与伸缩杆相互垂直;所述的两根伸缩杆的顶端通过连接杆连接,连接杆中间为半圆弧形,所述的半圆弧内设置有放射状的橡胶条,可以固定一根或多根引流管;半圆弧形使连接杆与人体配合后有半圆孔,用于放置引流管;所述的隔离杆上覆盖有长方形隔离带,隔离带的一端与中间圆弧形连接杆固定连接,隔离带的另一侧通过魔术贴与直线形连接杆连接,方便打开隔离带处理伤口;所述的两根伸缩杆分别连接有固定带,固定带用于固定该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伸缩杆由外杆和内杆组成,外杆有两根,内杆的两端分别插接在外杆里,内杆与外杆可以相互滑动,实现伸长与缩短,根据手术伤口的大小调节伸缩杆的长短。
进一步的,所述的隔离带在中间设置有长方形观察窗口,隔离带采用医用弹性绑带,能根据伸缩杆的长短调节医用弹性绑带的长短,观察窗口采用透明塑料材料,可以清晰观察到伤口状况,所述的隔离带的前端设置有魔术贴,隔离带的两端设置有半圆缺口,引流管从半圆缺口联通外界。
进一步的,所述的隔离杆采用不锈钢材料,隔离杆为拱形结构,圆弧状支撑隔离带与手术伤口隔离,不会触碰到伤口。
进一步的,固定带两端设置有魔术贴,通过魔术贴将该装置固定在人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未经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400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