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托槽隐形牙套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39941.1 | 申请日: | 2020-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501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王胜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C7/08 | 分类号: | A61C7/08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8 | 代理人: | 吴彬 |
地址: | 400010 重庆市渝中区临***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托槽 隐形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托槽隐形牙套组件,其包括牙套和固定牙套的附件,所述附件包括横条形附件和竖条形附件;横条形附件的竖向形状为从牙冠向牙龈方向厚度先逐渐增大然后再等厚延长,且横条形附件的横向形状变化为从远中向近中方向厚度先逐渐增大然后再等厚延长;竖条形附件的竖向形状变化为从牙冠向牙龈方向厚度先逐渐增大然后再等厚延长。本实用新型横条形附件和竖条形附件的竖向形状为从牙冠向牙龈方向厚度先逐渐增大然后再等厚延长,使得能更容易的将牙套套在牙齿上,不仅解决了牙套佩戴及就位困难的问题,而且避免了附件薄对牙套固位力不足的问题。同时横条形附件的厚度的远中端厚度从后向前逐渐增大,使得牙套能更容易的从后向前脱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腔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牙套。
背景技术
使用现有的无托槽隐形牙套进行牙齿正畸矫治时,存在以下的技术问题:
1、牙套对牙齿的控制力不足,在牙齿的移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尖牙牙冠的远中倾斜移动,后牙的近中倾斜移动,后牙尤其是第一恒磨牙和第二恒磨牙经常会出现近中倾斜,近中脱套的问题。
2、由于创用的附件靠近牙冠的部位,附件有一定的厚度,有时会造成牙套就位困难、甚至牙套变形;而为了使牙套就位容易,将附件的厚度做得较薄,这又造成了附件的龈侧因厚度不足而对牙套的固位力不够,进而使牙套对牙齿的控制力不足。
3、隐形牙套脱位时一般是从后向前脱位,但现有牙套附件水平方向的厚度基本是一样厚,这对对牙套的脱位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托槽隐形牙套组件,以解决现有现有牙套对牙齿施加的矫治力不足、牙套就位和脱位困难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无托槽隐形牙套组件,包括牙套和固定牙套的附件,所述牙套上设置有与附件形状相配合的凹槽,所述附件包括用于粘贴在后牙上的横条形附件和用于粘贴在前牙上的竖条形附件;所述横条形附件的竖向形状为从牙冠向牙龈方向厚度先逐渐增大然后再等厚延长,且横条形附件的横向形状变化为从远中向近中方向厚度先逐渐增大然后再等厚延长;所述竖条形附件的竖向形状变化为从牙冠向牙龈方向厚度先逐渐增大然后再等厚延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无托槽隐形牙套组件,其横条形附件和竖条形附件朝向牙冠的一端的厚度从牙冠向牙龈方向逐渐增厚,使得能更容易的将牙套套在牙齿上,附件能更容易就位到牙套上的凹槽中,解决了现有牙套附件朝向牙冠的一端厚度偏大,造成在佩戴时附件及牙套就位困难的问题。
而横条形附件和竖条形附件朝向牙龈的一端的厚度较厚,该部分进入牙套上的凹槽后,使附件对牙套能够施加足够的固位力,避免了附件薄对牙套固位力不足的问题,而牙套能对牙齿施加足够的控制力,进而解决了现有牙套矫治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尖牙牙冠的远中倾斜移动,后牙的近中倾斜移动,后牙尤其是第一恒磨牙和第二恒磨牙经常会出现近中倾斜,近中脱套的问题。
2、由于牙套脱位时一般是从后向前脱位,本实用新型无托槽隐形牙套组件,其后牙横条形附件朝向远中的一端的厚度从远中向近中方向逐渐增大,使得牙套能更容易的从后向前脱位。
附图说明
图1为附件粘贴在牙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横条形附件粘贴在牙齿上的示意图;
图3为竖条形附件粘贴在牙齿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399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减震垫
- 下一篇:一种N95吸氧防护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