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沉淀池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37431.0 | 申请日: | 202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959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曾泉坚;杨建辉;乔宇;万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金众混凝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B01D21/00;B01D21/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广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11 | 代理人: | 伍华荣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南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沉淀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沉淀池。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混凝土沉淀池,包括池体、设置在池体下部的多个过滤模块和设置在池体中部的导流板,导流板与过滤模块之间设有多个用于隔离的格栅,导流板上设有与过滤模块连通的进水口,过滤模块上部设有与进水口相连的过滤孔,过滤模块、格栅与导流板之间形成沉淀腔;过滤模块左右两侧设有侧面槽和凸台,凸台为与侧面槽配合尺寸、方便不同过滤模块配合安装,过滤模块上部设有上层板、下部设有下层板。混凝土水从池体上部进入沉淀池后,经过导流板从沉淀腔进入过滤模块中,经过过滤模块中的过滤孔后,清水沿着第一导流槽向上运动,泥渣沉降到过滤孔下部进入污泥槽,清水从出水口排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沉淀池。
背景技术
混凝土泥浆水需要进行沉淀处理,进行水渣分离,现有沉淀池沉淀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沉淀效率高的混凝土沉淀池。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混凝土沉淀池,包括池体、设置在池体下部的多个过滤模块和设置在池体中部的导流板,导流板与过滤模块之间设有多个用于隔离的格栅,导流板上设有与过滤模块连通的进水口,过滤模块上部设有与进水口相连的过滤孔,过滤模块、格栅与导流板之间形成沉淀腔;过滤模块左右两侧设有侧面槽和凸台,凸台为与侧面槽配合尺寸、方便不同过滤模块配合安装,过滤模块上部设有上层板、下部设有下层板,上层板上设有多个过滤孔,下层板用于对过滤模块进行底部定位,过滤模块中部设有与过滤孔连通的第一导流槽,第一导流槽从中部往外向上倾斜,过滤孔底部与污泥槽相通,污泥槽为下窄上宽的喇叭形结构,过滤模块四周设有将污泥槽与出水口隔开的支撑柱,出水口设置在池体上、与过滤孔连通。混凝土水从池体上部进入沉淀池后,经过导流板从沉淀腔进入过滤模块中,经过过滤模块中的过滤孔后,清水沿着第一导流槽向上运动,泥渣沉降到过滤孔下部进入污泥槽,清水从出水口排出,沉淀效果好。
作为优选,过滤模块为9~20个。方便组装,运输方便。
作为优选,第一导流槽为对称设置的2组。沉淀效果好,使用方便。
作为优选,导流板为塑料制成。成本低,方便运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混凝土水从池体上部进入沉淀池后,经过导流板从沉淀腔进入过滤模块中,经过过滤模块中的过滤孔后,清水沿着第一导流槽向上运动,泥渣沉降到过滤孔下部进入污泥槽,清水从出水口排出,沉淀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混凝土沉淀池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混凝土沉淀池结构示意图。
图3为混凝土沉淀池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过滤模块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过滤模块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池体,2、导流板,3、过滤模块,4、格栅,11、出水口,21、进水口,31、过滤孔,32、上层板,33、沉淀腔,34、侧面槽,35、侧挡板,36、下层板,37、凸台,38、污泥槽,39、支撑柱,40、第一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如图1-5所示,一种混凝土沉淀池,包括池体1、设置在池体1下部的多个过滤模块3和设置在池体1中部的导流板2,导流板2与过滤模块3之间设有多个用于隔离的格栅4,导流板2上设有与过滤模块3连通的进水口21,过滤模块3上部设有与进水口21相连的过滤孔31,过滤模块3、格栅4与导流板2之间形成沉淀腔33;过滤模块3左右两侧设有侧面槽34和凸台37,凸台37为与侧面槽34配合尺寸、方便不同过滤模块3配合安装,过滤模块3上部设有上层板32、下部设有下层板36,上层板32上设有多个过滤孔31,下层板36用于对过滤模块3进行底部定位,过滤模块3中部设有与过滤孔31连通的第一导流槽40,第一导流槽40从中部往外向上倾斜,过滤孔31底部与污泥槽38相通,污泥槽38为下窄上宽的喇叭形结构,过滤模块3四周设有将污泥槽38与出水口11隔开的支撑柱39,出水口11设置在池体1上、与过滤孔31连通。混凝土水从池体1上部进入沉淀池后,经过导流板2从沉淀腔33进入过滤模块3中,经过过滤模块3中的过滤孔31后,清水沿着第一导流槽40向上运动,泥渣沉降到过滤孔31下部进入污泥槽38,清水从出水口11排出,沉淀效果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金众混凝土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金众混凝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374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车同步装置动态检测系统
- 下一篇:电切内窥镜的锁光纤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