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支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34938.0 | 申请日: | 202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728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魏东;吕海芳;魏庆雄;罗思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A01G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利工程 生态 护坡 支撑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支撑结构,其包括支撑底座、植被种植槽、分隔板;所述植被种植槽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的斜面上,所述分隔板间隔设置于植被种植槽内将所述植被种植槽分割成间隔分布的种植部以及石块部,所述分隔板上开有若干通孔,所述种植部内种植有植被,所述石块部内放置有若干横截面大于分隔板上的通孔的直径的石块。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支撑结构,以解决现有的水利工程生态护坡支撑结构容易直接受到河水的冲刷,在雨水或者河水的冲刷下,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失去防护效果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生态护坡,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开挖边坡形成以后,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
现有的水利工程生态护坡支撑结构,通常采用种植、铺砌和搭建等措施,在斜坡上种植植物,现有的水利工程生态护坡支撑结构容易直接受到河水的冲刷,在雨水或者河水的冲刷下,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失去防护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支撑结构,以解决现有的水利工程生态护坡支撑结构容易直接受到河水的冲刷,在雨水或者河水的冲刷下,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失去防护效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底座、植被种植槽、分隔板;
所述植被种植槽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的斜面上,所述分隔板间隔设置于植被种植槽内将所述植被种植槽分割成间隔分布的种植部以及石块部,所述分隔板上开有若干通孔,所述种植部内种植有植被,所述石块部内放置有若干横截面大于分隔板上的通孔的直径的石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该水利工程生态护坡支撑结构的时候,将绿植种植于种植部内,石块部内放置于石块内,当河水对该水利工程生态护坡支撑结构进行冲刷的时候,冲上石块部的河水从石头部内部的石块内往下流,从而使得种植部内的泥土收到的冲刷降低,进而不易造成水土流失,使得水利工程生态护坡支撑结构不易失去防护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植被种植槽设置为多组且间隔均匀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的斜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表面植被种植为多组,护坡以及固坡效果更佳,均匀设置的植被分散河水冲刷的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植被种植槽上端靠近坡底的一侧设有竖直设置的挡泥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泥板使得种植部内的泥土不易流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底座内开有水位测量管道,所述水位测量管道一端位于坡顶,所述水位测量管道另一端连通至河流内部,所述水位测量管道内放置有水位测量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水位测量管道与河水连通,使得水位测量管道的液面高度与河水液面高度一致,通过水位测量杆对水位测量管道的液面进行测量从而得出河水的液面高度,方便对河水水位进行测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位测量杆下端固定连接有拉伸绳,所述拉伸绳另一端连接有收卷辊,所述收卷辊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的坡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旋转收卷辊将拉伸绳收卷,从而将水位测量杆拉伸起来,通过观察水位测量杆的湿润部分,从而得出水位测量管内的液面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华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349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