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烟气脱硫脱硝活性炭布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33408.4 | 申请日: | 2020-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48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李俊杰;王冰;刘旭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湖南中冶长天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徐楼;卜婷 |
地址: | 410006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气 脱硫 活性炭 布料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烟气脱硫脱硝活性炭布料系统,该系统包括解析塔、脱硫塔、脱硝塔。原烟气依次经过脱硫塔和脱硝塔完成脱硫脱硝过程;解析塔的出料口通过第一活性炭输送装置与脱硝塔的进料口相连。脱硫塔的排料口通过第二活性炭输送装置与解析塔的进料口相连。脱硝塔的排料口也通过第二活性炭输送装置与解析塔的进料口相连。所述第一活性炭输送装置上引出旁路活性炭输送装置与脱硫塔的进料口相连。本方案实现了脱硫塔与脱硝塔的活性炭循环量单独精准控制,减少了活性炭的磨损损耗,降低运行费用和粉尘排放浓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处理设备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烟气脱硫脱硝活性炭布料系统,属于烟气净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钢铁厂,很多烟气净化采用两级活性炭烟气净化工艺:烟气流程为烟气分别经过一级吸附塔(主要功能为脱硫)、二级吸附塔(主要功能是脱硝)后,从烟囱排放;活性炭的流程为解析后的活性炭由二级塔给料输送机输送至二级吸附塔,活性炭吸附部分污染物后由一级塔给了输送机送入一级吸附塔,吸附了污染物的活性炭由解析塔给料输送机送入解析塔,循环利用。
在现有工艺中,活性炭在二级吸附塔、一级吸附塔、解析塔之间串联循环,一级吸附塔、二级吸附塔的活性炭循环量必须是一样的。对于活性炭及烧结球团烟气特征来说,为了满足脱硫效率要求,一般一级吸附塔活性炭循环量大于二级吸附塔活性炭循环量。因此系统的活性炭循环量需要按最大需求来设定。即,实际运行时,一级吸附塔活性炭循环量与二级吸附塔活性炭循环量均按一级吸附塔活性炭循环量值来设定。但是由于每个项目的原烟气量、烟气中的污染物浓度都不一样,而且烟气量及污染物难度也经常波动,因此系统的活性炭循环量需要按最大需求来设定并不科学,造成极大浪费。
由于每个项目(或者既定项目在不同时间)的SO2与NOx浓度比不一致,且活性炭对脱硫与脱硝的原理不同,脱除效果也不相同,如果要精细化设计,则要求一级吸附塔中的活性炭循环量与二级吸附塔的活性炭循环量不一致,且根据烟气量及污染物浓度随时调整。
实用新型人根据原烟气量及污染物浓度,提出一种新的活性炭料流工艺控制方法,能够使得一级吸附塔的活性炭循环量实时适应脱硫功能。二级吸附塔的活性炭循环量实时适应烟气中脱出NOx的用量。该方法中对一级吸附塔与二级吸附塔的活性炭循环量进行单独控制,减少了吸附剂活性炭的损耗,减少了运行费用。同时二级吸附塔的活性炭循环量减少,塔内活性炭的移动速度降低,能降低粉尘排放浓度,提高环保指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烟气脱硫脱硝活性炭布料系统及布料方法,本方案针对在对烟气(例如烧结球团烟气)进行脱硫脱硝过程中,由于烟气中的SO2与NOx浓度比不一致,且活性炭对脱硫与脱硝的原理不同,脱除效果也不相同,因而所需活性炭的最佳循环量也就不同。本方案的烟气脱硫脱硝活性炭布料系统及布料方法能够做到精细化设计,使得脱硫塔的活性炭循环量实时适应脱硫功能,脱硝塔的活性炭循环量实时适应烟气中脱出NOx的功能,且根据烟气量及污染物浓度随时调整;从而实现脱硫塔与脱硝塔的活性炭循环量单独控制,减少了吸附剂活性炭的损耗,减少了运行费用。同时能使得脱硝塔的活性炭循环量减少,塔内活性炭的移动速度降低,能降低粉尘排放浓度,提高环保指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案,提供一种烟气脱硫脱硝活性炭布料系统,该系统包括解析塔、脱硫塔、脱硝塔。根据烟气的走向,原烟气进气管与脱硫塔的进气口相连。所述脱硫塔的排气口通过第一管道与脱硝塔的进气口相连。所述脱硝塔的排气口与净烟气排气管相连。所述解析塔的出料口通过第一活性炭输送装置与脱硝塔的进料口相连。所述脱硫塔的排料口通过第二活性炭输送装置与解析塔的进料口相连。所述脱硝塔的排料口直接通过第二活性炭输送装置与解析塔的进料口相连。所述第一活性炭输送装置上引出旁路活性炭输送装置与脱硫塔的进料口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湖南中冶长天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湖南中冶长天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334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干核桃加工用破碎装置
- 下一篇:烹饪器具